上海家化新品牌战略:未来品牌收购只限海外
对新推品牌投资回报的容忍期,上海家化方面称“至少也能容忍三年”。
早报记者 宦艳红 实习生 郑嘉维
以宝洁为首的外资日化巨头在中国初现衰退迹象,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600315,下称上海家化)昨日一举推出包括三大新品牌在内的新品牌战略。除了原有品牌佰草集、玉泽推出新品,上海家化此次还发布了首次针对婴幼儿市场的品牌启初,化妆品专营店和电子商务渠道专有品牌恒妍及茶颜。
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表示,之所以选择目前这一时机大举推出新品牌及新品,源于去年7月份上海家化确定的品牌战略,“家化每年这么高速增长,毛利大幅增长,有点钱了,可以做一些事情。现在有几个产品是赚钱的,还可以养几个品牌。”
此外,葛文耀称,外资日化企业不像往年那么强势也给了上海家化一个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7月下旬,前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直接投资部副总经理陈刚在北京表示,将设立“民族时尚产业投资基金”,葛文耀出任这一基金的首席顾问。对此,葛文耀昨日表示,发展时尚产业是他一贯呼吁要做的事情,但目前他的主要精力仍集中在上海家化上,“我只会做顾问,我不会参加具体事情,现在我的精力在上海家化,包括我担任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会长一样的,我几乎没花什么时间。”
至于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与平安之间的“嘴仗”,葛文耀仅表示“等着看吧”。
新品牌至少容它亏三年
根据去年7月敲定的品牌战略,上海家化砍掉了包括清妃、可采等在内的四个品牌,最终确定在发展六神、美加净、佰草集三大超级品牌的基础上,再发展几个细分化品牌,包括为新兴渠道设立专有品牌。
上海家化总经理王茁称,“经过几年的探索及与阿里巴巴等企业的交流,我们最终认为不能只把电商看成是一个分销渠道,而应该当做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企业要为这个市场定制品牌。”
对于新推出的品牌是否会重蹈之前被砍掉的品牌的覆辙,葛文耀及王茁均表示“不能完全保证”。
葛文耀说,今年上半年本土日化企业增长都比较慢,基本没有超过5%,原因是有的是单一品牌,有的是单一渠道,而化妆品大公司都是多品牌,家化目标是要做化妆品大公司,这是品牌的战略,“我不能保证一个都不重蹈覆辙,我相信这四个品牌除掉了,上来的这几个品牌是有过深思熟虑的,希望成功率能够高一点。”
鉴于2010年推出的复活品牌双妹至今仍未盈利,对于集中推出新品是否会影响今年业绩的增长,上海家化表示“不会”。
“有些品牌,像双妹,是不需要大规模广告投入的。”葛文耀称,“养它只花了家化毛利的1%。”
王茁进一步解释说,“我们这几个品牌不是那种高举高打、不计成败的,我们在一个渠道成功了,再扩展到别的渠道,一个区域获胜了,再扩展其他区域。有序推进,对我们的影响完全在可控范围内,对我们总体绩效的影响,只有加分不会减分。”
对品牌投资回报的容忍期,王茁认为,上海家化不太遵循教科书上的说法,“佰草集第七年才开始盈利,像双妹品牌也不是三年亏损就彻底关闭它,我们会容忍到六年,会容忍到七年,海外业务我们也会容忍一阵子,最近新的品牌我们至少也能够容忍三年的。”
但王茁同时表示,“当然,我们也不是说把所有品牌都一直做下去死磕,关键是看它的态势,如果它的态势是好的,多亏损个三年两年没有问题,如果态势是起不来的,在适当的时候也会当机立断,把它减去。”
不再收购本土品牌
至于未来是否会考虑通过收购来进一步扩大品牌类型,葛文耀昨日明确称,“不会考虑本土品牌。”
日前,有消息称,正在寻求并购的美即控股(01633.HK)或与上海家化结缘。对此,葛文耀予以否认:“我们不可能收购美即,从来没接触过。”
葛文耀进一步表示,未来也不会考虑收购本土品牌,“我们此前收购可采失败了。很多本土企业价格开得很高,进去一看,企业文化不一样,像当时可采有很多财务上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上海家化准备把收购、合作的目标放在海外。
“我们手上的现金比较多,接近20亿,做一部分财务投资,但是更期望做一些战略投资,家化这方面一直在看,也挺着急的。”王茁说。
对于并购,葛文耀称,“我们基本上定一个原则,现在欧美的情况不好,有很多细分品牌,我们在接洽,假如完全收购,我没这么大胆子,因为我们在国外的运作能力比较差。我们会用各种合作方式,如国外参股、国内控股,或者在国内代理,来增加我们的品牌,这个工作我们在抓紧做。”
至于收购的具体品类,则主要为上海家化现有品牌结构“补缺”。
“像我们公司在头发用品上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另外,化妆品公司没有彩妆,我是不太甘心的,这方面我们考虑兼并收购;虽然我们儿童品牌里面已经有三个品牌了,但如果有合适的我们也不排除。最近也在做一些合作性项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代理一些海外产品,像一些很有名的欧洲香水;此外,中国的专营店渠道正在洗牌,可能会孕育一批连锁企业,我们也会关注有没有机会成为它们的股东兼供应商,形成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