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查处5家P2P机构违规
早报记者 张飒 实习生 金承舟
对于备受关注的互联网金融等创新金融模式,监管层正日益关注其中的风险。
两位知情人士昨日透露,重庆市金融办、重庆工商局、重庆公安局、央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监局等管理部门近日就针对“打着P2P贷款(人人贷)的旗号、涉嫌违规经营的机构”进行了不合规经营专项整改检查。五家公司被叫停新增违规业务,并自查整改。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包括北京宜信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宜信是一家知名的P2P公司。
“它们打着网络公司的旗号,超出许可的经营范围,从事央行和银监会明令禁止的业务。”对于此次检查,前述一位知情人士概括说,“这一类机构的做法完全超出了法律规定的界限,以基金的方式、会员卡的方式、以贷款的方式,完全突破了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规定,这一类公司没有严格控制风险的机制、没有足够的资本金准备、缺乏专业人员,后果一定会酝酿风险。”
据早报记者了解,此次被罚的五家公司分别是:在重庆注册的重庆亚盟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乾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汇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在外地注册的北京宜信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浙江泰如业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其中,工商资料显示,专营金融产品投资理财、融资咨询服务的浙江泰如业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已被注销。
“这五家公司其实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被许多人人贷公司复制推广的债权转让模式,另一种是通过线下担保,审核客户,在线上卖理财产品卖给投资者。”一专事人人贷业务的研究人士分析说。
该研究人士又称,“第一种模式其实就是变相的非法集资,而在第二种模式中,人人贷公司提供担保的融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其注册资金十倍,监管部门可能采取出台相关法规或直接套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相关法规要点进行规范。”
“国内的人人贷已经脱离了其本来应有的定义,走入到灰色地带,跟非法集资的区别越来越模糊。”一业内人士强调。
首创于英国的P2P贷款模式,其本来宗旨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便利和成本优势,愿意将闲置资金出借的个人以及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将信息发布在第三方网络平台上,“自行配对”。而前述业内人士说,“被查处企业都越过了P2P企业原本钱不经手的底线。”
对于此次检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则直言,“这可能是管理层释放的某种信号。”
“过去政府一直没有出手,现在打着P2P名义做的其实并不是P2P业务的公司确实集聚了很多风险,其中首要的风险是可能有违规违法的法律风险。”黄震说。
黄震指出,可以理解为在业务量相对小的西南地区的一次压力测试,其实对于上述违规的P2P业务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是有统一认识的。
另据早报记者了解,在此之前,某人人贷位于福建地区的分支机构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当地公安部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