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品牌对话录解读38—制心一处,无事不成
在英雄儿女符号品牌百问百答对话录中,颜建国与艾克拜尔探讨了企业的对手问题。颜建国说,“消灭那些品牌意识模糊的企业的对手可能是我们国内的企业,也可能是国外的企业,但更主要的对手,其实是我们自己。不要因为我们规模小,起步低,时间短就自惭形秽而不去精耕细作的做企业产品和品牌建设。要下大力气抓品牌建设和产品建设,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我们的品牌有信心”。
那信心从何而来呢?曾经有记者采访比尔·盖茨,问他成功的经验。他说:我不比别人聪明多少,我之所以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面,不过是我认准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得更完美而已。在有人和李嘉诚探讨他的成功秘诀时,他也说,不管你要在多少个方面发展,至少要保证一个业务是盈利的。大凡成功的人,包括马云、张朝阳等等都是信奉和秉承着这一原则来谋篇布局,精耕细作的。这些大佬、首富、大品牌也都是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的。世界上有很多可以世代相传的品牌和技艺都是这样精工细作,才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从而得以世代流传的。因此,要对建立自己的品牌,并把它发展起来有信心。而只要有信心,并且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做起来,就一定会把一个事情做好,把一个品牌做强。不管你起步多低,规模多小,开始的多晚,只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且悉心地做精、做强,就不愁做大,做久。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颜建国回忆说,“我在全国组建了十几家公司,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摊子铺的很大,做了很多事。但是,我就没有做到只专注一件事,没有一件事情做精了,就没有做强,做大。挖了十几个坑,没有把力量放到一个坑里挖出水来,所以水没打出来,自己倒被这些坑给埋没了。到2000年,千年纪元重启,我的一切也都归了零。与我的经历恰恰相反。三一重工当年和我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两家企业是同样挂靠于湖南体改委,同一个银行开户,同一个信贷员放的贷,同一天成立的党支部,我和梁稳根还有三一的党委书记何真临比较熟悉,交往也比较多,他们到北京我们还会时不时的见见面,叙叙旧。而梁稳根却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心无旁骛的只专注于制造业。所以,当我一切归零的时候,2000年,三一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成立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公司混凝土输送泵、泵车实现中国市场份额第一。2003年,三一重工在中国A股成功上市。2011年,三一挖掘机销量超越所有外资品牌跻身中国市场第一。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市值荣登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市值500强,是迄今唯一上榜的中国机械企业。三一重工也因62米泵车千里驰援福岛核危机,被赞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目前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三一经营管理入选哈佛案例,被誉为‘世界泵王’。从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分析中,我悟出了一个早已被众多成功的企业家证明了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企业,只有专注在一两件事情上,在一两个领域里做好,才能逐步站稳脚跟,不断强大起来了,这样的企业和品牌,才能够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做精、做强、做大、做久、做长”。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的。要经历时间的考验,要经历风雨的考验,要经历实践的检验。因此,要想做成一件事情,要做长远的打算和规划,要做长时间努力的准备,要准备好打持久战。“就像我打造英雄儿女品牌一样,我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吸取了教训,我就开始将所有的注意力倾注于英雄儿女品牌上来,为了设计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我将所涉及到的产品符号、商标都做了规划、设计、注册和保护。为英雄儿女品牌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个过程大概花了十余年的时间”颜建国说,“在这个过程中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风雨,扛得住考验。这里说的考验,不仅仅是失败和挫折的考验,也包括成功带来的考验,还包括人们不理解甚至是误解方面的考验,都要经受得住。这样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