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是中国药酒发展的“核武器”
2014年11月,鸿茅药酒配制技艺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获此殊荣对鸿茅药酒具有里程碑意义。2014年12月,由鸿茅药酒主办的“2014中国药酒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隆重召开,政府主管单位领导、行业资深专家、主流媒体代表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药酒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问道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就未来中国药酒发展的重心达成一致:文化传承是中国药酒发展的“核武器”。这一共识是以鸿茅药酒近三百年的发展为例,研究得出的重要结果,同时也意味着“文化传承”将成为中国药酒发展的驱动力,靠文化的力量推动传统药酒发展,是行业腾飞的关键。
药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
论坛上,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就“中国保健产业需要功能也需要文化”的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也发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传统药酒文化与新消费行为”的讲话。他指出:药酒作为我国的传统消费品,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灿烂的药酒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药文化对我国药酒消费者的消费存在重要影响。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空前关注使得药酒市场越发引人关注。在这种形势下,研究药酒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主任还谈到,通过研究现代消费的文化内涵和特点不难发现,现代的消费不仅仅是物的消费,还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味。而药酒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日常饮食消费品,其消费行为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必定有着潜在关系。业内人士必须从界定文化价值观的内涵与概念着手,并将其运用到对药酒品类消费动机影响机制的研究中。通过这样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不同维度提炼药酒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毋庸置疑,文化传承必将成为药酒发展和营销实践的主线,对市场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鸿茅文化对中国药酒发展的重要意义
此次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在鸿茅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考察了生产车间,鸿茅文化馆等,对鸿茅药酒的历史传承有着较深的认知。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包括:67味药材合理配比,独特的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工艺等八步69道工序。独特的八步酿酒法,成就了鸿茅药酒卓然的品质和功效。其最后一道神秘而独特的工艺,来自晋楚遗风,起源于三千年前周室天子祭祀神农远祖的仪式,鸿茅名中“茅”之真义,便是发隐于此。经过秉烛焚香祷告之后,再以茅束缩酒,滤除残渣取清液,始成了一剂“济世宁人,饮之奇效”的灵酒妙药。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在五千年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药酒文化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鸿茅药酒古法酿制工艺,自乾隆四年始,至今已传承了近300年,独特的文化积淀是其永恒的灵魂,独具特色的酿造工艺,地处优越的自然环境,在传承中医药文化,汲取蒙藏医学精华,对研究中华药酒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现代中药制剂的科学研究与工艺创新也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影响极为深远,使传统药酒旧貌换新颜,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保持药酒文化独立性的基础上发扬
药酒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与历史的沿革息息相关,药酒文化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当代要继承中国优秀的药酒文化遗产,尤为重要的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继承是基础,发扬是关键,两者相辅相成。药酒不仅是物质的还是文化的。如果抽掉其文化内涵,就不会有好的药酒产品。在药酒的开发和创新中,鸿茅药酒将这样的理念一以贯之,始终坚守。鸿茅文化内涵丰富,正是有了这样以独立性为基础的文化传承,才多年来一直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可以说鸿茅药酒是继承和发扬中国药酒文化传统的一个典型范例。
从第一坛鸿茅药酒问世,很多气血瘀滞,经络瘀阻、风寒湿痛,又兼有脾胃、肝肾亏虚症的患者都见到了奇效,在当时可谓轰动一时的盛事。后经十几年的临床用药实践,逐步将鸿茅药酒组方精密配伍为67味,不仅药效更加精准,且品质上乘。鸿茅药酒用近三百年的发展史告诉人们:中国药酒必须传承和弘扬先进的药酒文化,充分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对中国药酒业的影响,在发展进程中突出中国药酒的文化溯源,以药酒产品为载体,以传统中医院文化为灵魂,全力占稳中国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速实现中国药酒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