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水污染凶猛如虎,不论企业所排放的是滚滚污水,还是点滴渗透,这些污染水源,不仅玷污了环境,更直接吞噬着百姓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查处力度、百姓环境维权意识增强的背景下,一些排污企业不是洗心革面,加大投资处理产生的污染物,而是千方百计逃避监督检查。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政府或环保主管部门受个别利益驱使,对于这样的企业或视而不见,或纵容包庇,致使企业采用暗管、暗渠偷排的种种伎俩遮人耳目,甚至地方政府或环保主管部门为其开绿灯,帮助他们掩盖污染事实。
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挂羊头卖狗肉”暗道排污
中国县域经济新闻网蠡县讯(记者 陈志远)近日,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群众多次反映位于蠡县百尺镇太恒庄村村东的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原蠡县军格水洗印染厂)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身心健康。据了解,当地村民曾多次到县、市环保局反映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污染环境,偷排废水等问题,但当地环保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置若罔闻,甚至为其开脱污染责任。为此,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采访。
8月13日,记者在知情人的带领下来到污染源现场,看到一个通过高速公路的一排污出水口,出水口的下方,一处一百多亩的水面,水质发黑,带有臭味。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些水是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排的(这个厂原来叫军格水洗印染厂,村民说。),多年来一直没断。一李姓村民说:“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其实还是干印染的活,只是给别人加工,什么洗皮、漂染、漂洗、还漂洗外地来加工的黑心棉,说是毛巾整理厂,其实还是干原来厂子干的活,说白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这些都是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排的污水,排放没经过任何的处理,污水直接的渗入地下,造成村民的饮用水受到严重的污染。”





(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暗排管道穿越保沧高速路)
记者在排污出水口的南侧看到了通过高速路的暗排管道,该管道距离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约一公里左右,裸露部分约30—50米,其余部分被企业深埋,从裸露暗管处可以看出,企业还在生产,有少量的废水从管道中流出,不仔细观察是看不出来的。一直跟随记者实地采访的村民告诉记者,云鹏毛巾整理厂多数在夜里排放废水。(有录音影像)



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排出的污水,形成了一个近百亩的污水湖,严重污染了周边的地下水资源(中国县域经济新闻网:图、文陈志远)
职能部门在村民的呼声中仍然视若无睹
下午3时许,记者一行来到蠡县环保局了解情况。在蠡县环保局办公室,记者走进公室首先看到一位女职员正在上网聊天,看到记者进来,赶紧关了电脑显示屏。随后,办公室邓主任接待了记者,并通知环保所所长向记者介绍有关情况。在交谈过程中,邓主任还强调,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不能排污。并说让管片的环保所所长给记者解释。时过不久,一武姓工作人员赶到环保局办公室,看了记者的证件后,问什么事,记者说是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污染的事。该工作人员说:“我们每天都去检查一次,该企业不可能有污染排放,生产的废水都是冷却水,并循环利用,昨天刚去过企业,更不可能有暗排管道。”当听记者说有图片资料后,让记者到他的办公室说话。
在他的办公室(信访办公室),武所长对记者说,来了都是朋友,并说自己也是记者,也有记者证,和记者不说如何查处记者反映的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污染问题,至于记者所说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污染通过暗排管道排污问题闭口不答,直到记者让其看了到现场所拍的照片时才说,自己没有发现这个暗排管道,他只是看了出水口,并电话催促企业负责人赶紧到环保局。
作为环保局的执法人员,口口声声说自己的队伍对该县辖区的环保24小时不间断检查,但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确支吾不语。蠡县环保局对村民多年来一直反映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为何久拖而不治?其中是否如村民说的那样:蠡县环保局里有人是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污染的保护伞?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存在污染的小企业,又为何至今还没有被关停?这些疑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不但当地老百姓一直很纳闷?记者也感到很蹊跷。
一个被当地群众多次向上级反映、严重威胁周围群众生存环境的污染小企业,为何能够屹立不倒?并一直被村民在市、省环保部门投诉,数次被一些媒体关注,都遭到蠡县环保局工作人员或企业的“公关”。对记者也不例外,却遭到记者当面拒绝。在记者临走时,该所长答应记者,先关停,再查封,符合取缔的就地取缔。可是8月16日下午,有村民再次来电反映说,该企业仍在正常生产。
蠡县县政府和职能部门在村民的呼声中仍然视若无睹,任由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肆无忌惮排污,市、县环保局多次接群众举报,不到实地调查取证,网上回复,只是搪塞群众。
蠡县环保局对云鹏毛巾整理厂的环评存在问题:村民怀疑县环保局有人为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的环评弄虚作假。
到底这个小小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的背靠了怎样一棵大树?保护蠡县云鹏毛巾整理厂污染的“伞”有多大?难道真要让生态环境、百姓的健康和呼吁之声,都为让路吗?我们将继续关注。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新闻网http://www.zgxyjjxw.com/news/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