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欢迎来聚合网WIRSS 一起看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七大”代表们还能喝上酒并非易事

“七大”代表们还能喝上酒并非易事

时间:2013-06-21       阅读: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七大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上当时是规模空前的。出席大会的代表加上工作人员,共有近千人。在当时经济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单是解决好代表“吃”的问题,也是很不容易的。更为难得的是,代表们还能适当喝上酒,如茅台酒、鸿茅酒等,那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因为年代久远,人们对七大的许多细节,了解十分有限。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学者在参与修订《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在收集七大资料的过程中,接触和采访了许多健在的七大代表及其亲友,听了他们的讲述,看了他们的资料,接触到了比通常的书籍介绍中内容更为丰富、生动的历史事实和细节。比如吃饭的问题,就有如下这些轶事。

      七大正式召开时,经费主要是由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提供和解决。负责七大代表生活的中央办公厅,尽量克服困难,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前提下,采购猪肉、鸡蛋、香油等副食品,安排好代表们的生活。有的七大代表回忆说,当时人民群众出于对共产党、八路军的拥护和热爱,附近村子和南泥湾生产的生猪、鸡、鸭等,都送来招待七大代表。所以虽然会期长、人数多,也基本能保证每顿四、五个菜,也常常能吃到红烧肉。有的代表在回忆中感概地说:现在红烧肉不算什么,那个时候可是最好的东西了。《中共七大轶事》一书作者李蓉在保存下来的七大照片中,发现有一张照片是好几个代表围坐在一张桌前吃饭,从表情上看,大家都是吃得很香的样子。

      在解决酒类供应问题时,茅台酒和鸿茅药酒被定为会议用酒。当时担任绥南行署官员的郑天翔,在七大召开之前,专门组织人员用毛驴运送了一批产于内蒙凉城的鸿茅药酒,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经陕西榆林送到延安。与会领导喝过后一致称赞“南有茅台、北有鸿茅”。有的代表曾经负过伤,受过伤的部位在寒冷天气及阴雨天气时常常隐隐作痛,喝了鸿茅药酒后有明显好转,这些都被传为佳话。

      有一个叫王英高的代表回忆说:出席七大期间,我们住在总政大砭沟口的招待所,离大会会址杨家岭不远,只隔一条延河。虽然没有桥,但是因为河水小,与会代表到河边,脱了鞋提着过河。每次开完全体会议,我们就回到住处来吃饭。一般都是四菜一汤,有时有肉、有时没有,总体上比平时要好。主食大多吃苞米饭、小米饭,也有大米、面条,当然,吃粗粮多一点。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我们已经觉得很好,很满足了。

      由于七大是中共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因此,保障这次会议“吃”的问题同样令今天的新生代颇感兴趣。
 

Copyright © 2009-2016 WIR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聚合网 版权所有 合作:400-608-1096
关键词:聚合网 | 微聚合 | 新闻聚合网 | 中国聚合网 | 热点聚合 | 热点新闻聚合 | 聚合在线
WIRSS.COM:京ICP备13010780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