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欢迎来聚合网WIRSS 一起看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前人不可能为后人写广告,鸿茅辉煌史书为证

前人不可能为后人写广告,鸿茅辉煌史书为证

时间:2013-06-21       阅读:215

      据新华网、《内蒙古日报》等媒体报道,2007年,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之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且命运多舛的《绥远通志稿》终于正式出版面世,向自治区大庆奉献了一部文化大礼。这部百卷长书,为啥说它是命运多舛的呢,它与当前畅销的鸿茅药酒又有什么关联吗?

      绥远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区,据文献记载,“绥远”此名始称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当时呼和浩特新城建成,被清王朝命为绥远城,隶属于山西省管辖。1914年民国政府设立了绥远特别行政区,至1928年改设绥远省。1930年,绥远省设立绥远通志馆,开始编修《绥远通志稿》。翌年,由著名学者李泰棻为总纂,蒙古族的“塞北文豪”荣祥任主任编纂,众多知名学者组成的编纂班子参加通志的修纂工作。在全体参纂专家学者的努力下,经历了6年的时间,于1936年完成了初稿。这部通志稿共分为100卷,400多万字。记述的时间跨度上起公元前307年,下讫公元1935年,全方位展现了绥远地区的历史、人文、经济、地貌、物产等全貌,是集历代历史、方志学者研究成果之大成。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不久绥远沦陷,因此,《绥远通志稿》未能付印出版。此后,从民国政府到伪蒙疆政府,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1960年至1996年,先后四次整理校订并计划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实现。2005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内蒙古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聘请多名历史学者参加校勘,经过两年的辛勤工作,这部命运多舛、历经周折,饱含着几代学者心血,人们盼望已久的《绥远通志稿》,在尘封七十余年之后,于内蒙古自治区60年大庆前终于面世了。《绥远通志稿》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地域沿革、政治区划、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人口变迁、文化教育、民族宗教、蒙地开垦、经济状况、交通运输、各种灾疫、政治军事、著名人物以及大事记载等等。内容翔实全面可靠,可以说是一部经过历史检验的百科全书。堪称“一方全史,资料宝库”。

      正是这部尘封了七十多年的志书问世,揭秘了一个民族品牌的辉煌历史——这就是享誉中华乃至东南亚的鸿茅药酒。志书第三册第七十四页有这样的详细记述“本县酿制烧酒者,虽有七、八家,然皆规模狭小,无可称述者。惟县属第三区厂汉营之隆盛荣,制有红毛酒(即鸿茅药酒——编者注)一种,为本县之特产。色如胭脂,香味醇厚……有患腰腿疼痛者,饮之每奏奇效。故价值虽昂,销路仍极发达,近而山西、内蒙,远而外蒙各地,皆有行销,蒙人对之尤视为珍品。其制法据云配有药品百余种,本号恐人仿制,密而不传。”

      诚然,地方史志也是正史,是该地方历史的真实写照,它所记载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很明显,承载着274年历史和文化沉淀的鸿茅药酒,它的过去是辉煌的,更为可喜的是这种辉煌今天还在延续,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华医药百花齐放的园林里,鸿茅药酒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Copyright © 2009-2016 WIR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聚合网 版权所有 合作:400-608-1096
关键词:聚合网 | 微聚合 | 新闻聚合网 | 中国聚合网 | 热点聚合 | 热点新闻聚合 | 聚合在线
WIRSS.COM:京ICP备13010780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