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欢迎来聚合网WIRSS 一起看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 > 内蒙古武川县大力开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内蒙古武川县大力开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时间:2024-12-30    

武川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北麓,自北魏时期以来 就是边陲重镇。同时,武川县也是燕麦的发源地之一,历来有“燕麦之乡”的称号。武川县地处高原,平均海拔在1700m ~ 2200m,位于北纬 41℃的农作物生长的黄金纬度带。气温偏低,年均温 2.5℃,温差较大,无霜期 90d ~ 110d;阳光辐射强度大,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全年日照时间在2491h ~ 3213h。全县耕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有益矿物含量较高。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武川县物产丰富、富有市场影响力的特产包括:武川燕麦、武川马铃薯、 武川黄芪、武川肉羊,以及向日葵、 藜麦等。武川县在立足自身产业的基础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围绕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 和8个“百万级”生态特色农牧业板块,以“两麦一薯一羊”等优势产业为抓手,全面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化农牧业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内蒙古武川县大力开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2022年以来,武川县委、县政府与中农远洋团队针对武川农畜产品的产业特点和地域特点,指出了武川县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全面提升高原特色产品的品质和标准的要求,从而使武川县的农牧产品在市场上的识别度更高,更有竞争力。

内蒙古武川县大力开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内蒙古武川县大力开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一、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产业基础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首先要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相对规模化的产业更有利于集中打造标准、品质和品牌。武川县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导,于2022年基本完成了产业布局,保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80万亩左右,持续推动“两麦一薯一羊”建设,种植燕麦35万亩,藜麦10万亩,马铃薯70万亩,肉羊饲养规模稳定在120万只,主导产业集中度达90%,形成鲜明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全面实现园区化发展,鲜明的农业产业结构为高原特色农业标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武川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在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农牧业的过程中,中农远洋团队结合县委、县政府全面打造“国家级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的战略,提出了建设武川高原特色农牧业品牌和标准的规划。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选取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指标制定可操作的高质量标准,严格规范产品品质,提高标准的适用性。以此为契机增强相关产业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导向性,保持产品品质稳定性,提升县域农牧业行业整体发展水平。首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作物所、畜牧所合作,由农业农村部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对武川县县域农牧产品、土壤、空气、水质进行检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将检测的结果与国内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武川高原特色产品的专有指标。同时,通过与中国标准出版社合作,完成对武川马铃薯、燕麦、藜麦、肉羊、中药材、冷凉蔬菜、菜籽油、红小麦、向日葵、肉牛等武川县全域农畜产品团体标准的制定。

三、不能脱离品种、品质、品牌谈标准

为规范武川县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健全农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与管理,强化农牧业品牌原产地保护,让武川县高原特色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走进更多家庭,提升武川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武川县从2021年起,坚定不移走“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提升之路,始终把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作为武川县高原特色农牧业品牌先行基础。一是始终占据品种优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金黎平团队、内蒙古农业科学院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马铃薯首席科学家工作站、藜麦科技小院等机构,实现品种升级转化,为产业更新换代奠定基础。二是着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畜产品品质。全县先后制定发布了 10 余个地方特色标准,并确保标准得到贯彻执行。建成一批“三品”认证基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农畜产品追溯体系、绿色防控和公共植保等,有效提升了农畜产品品质。

四、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武川县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秉承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使投入品供给、生产、加工、包装、冷链、物流、消费市场等各环节形成均衡的结构体系。培育了薯元康、三主粮、驴哥乳业、谷农农牧、旭丰种业等一批产业龙头企业。 武川县围绕“高原特色”优势,深度聚焦绿色农业,不断推动全产业链发展,转化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做好保护、发展、富裕“三篇文章”,鼓励农民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莜麦、藜麦种植等绿色农业。马铃薯凭借品质优、口感佳、营养丰富的特点,成为享誉区内外的优质绿色农产品,莜麦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藜麦种植业稳步发展,通过藜麦种植、加工、销售,增加了就业渠道,又因藜麦穗花色丰富,为农村旅游增添了亮点。武川县还围绕莴笋、西兰花、洋葱、香菜和娃娃菜等蔬菜产业,分期、分批建设绿色有机冷凉蔬菜生产基地,有序扩大种植面积,稳步推进生产区域化、绿色化、有机化、规模化、标准化,努力打造首府冷凉蔬菜示范种植基地,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武川县商会正式发布 T/ WCXSH 1—2024《武川燕麦》、T/WCXSH 2—2024《武川藜麦》、T/WCXSH 4—2024《武川肉羊》、T/WCXSH 3—2024《武川黄芪》、T/WCXSH 5—2024《武川冷凉蔬菜》五项团体标准,稳步推动农牧业产业规模 化、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加强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与管理,强化农业品牌原产地保护,让武川县高原特色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走进更多家庭,从而构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Copyright © 2009-2016 WIR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聚合网 版权所有 合作:400-608-1096
关键词:聚合网 | 微聚合 | 新闻聚合网 | 中国聚合网 | 热点聚合 | 热点新闻聚合 | 聚合在线
WIRSS.COM:京ICP备13010780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