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旅游”还有哪些创业机会?
时间:2016-01-11 东方财经杂志 离婙
2015 年,“互联网+ 旅游”热潮涌动以及各路资本的争相进入,使国内在线旅游行业的整体活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边是巨头们在经过三四年的激烈竞争后,由“相杀”的对手变成了“相爱”战友;一边是初创公司蜂拥出现并快速获得融资。
已经到来的2016 年,在线旅游创业还有机会吗?将会发生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是红海,也是蓝海
与本地生活、汽车交通等行业一样,在线旅游在2015 年也发生了大公司层面的合并动作。携程在2015 年先入股艺龙,然后又合并了去哪儿,一下子将“携程系”的版图拓展了两家重量级的OTA 网站,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玩家。根据最新的市场统计,目前的携程系已经在机票服务拿下了70% 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酒店服务领域更是占到80% 多。
“今年大公司整体上是呈现在混战中整合的趋势。OTA,特别是酒店、机票这个环节,市场格局基本定型了。大公司的业务,都开始努力往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开始进行布局。很多投资人都说,基本上这个环节的创业公司就不会再去看了。”IT桔子数据分析师夏西唯说。
在传统的重资源、轻决策与标准化服务(酒店、机票、传统跟团游等)被巨头瓜分殆尽之后,剩下的非标服务显然更容易成为创业者的热土。
根据IT 桔子数据,截至2015 年11 月30 日,2015 年旅游行业共有91 家新成立的创业公司,而这些公司中,有37% 在2015 年就获得了投资,远超整个互联网25% 的平均水平。其中,有不少是在团队组建三个月内就拿到了A 轮融资。
“非标住宿、出境游、自助游等年轻人最喜欢的旅游模式,成为了今年旅游行业的一个热点创业方向,同时也是资本最关注的旅游的热点。”夏西唯说。
具体来看,出境游、旅游工具与社区、综合服务、交通住宿等细分行业是热门创业方向。其中出境游位列第一。
“现在旅游行业的赢家,不管是巨头还是创业者,都完全没有出现。”夏西唯分析指出,旅游市场是一个能同时容纳蓝海和红海的市场。它在容纳很多巨头的同时,也能容纳很多创业者。这跟旅游整体上业务线拉得更长而且相对市场容量一直在增加有关,是别的一些行业做不到的。“大家都会感觉旅游市场很火,实际上根据市场的调查,中国整体的在线旅游对线下旅游的渗透率,其实非常的低,还有相当多的地方没有覆盖到。”
夏西唯表示,巨头先切入的一定是最标准化的旅游服务,比如说像机票、酒店预订业务,而初创公司则是深耕这些巨头们不太愿意碰的细分服务领域,都是非标服务,包括社交、路线、导游等。“对于巨头们来说,他们更愿意去投资这些环节而不是自己去上马这些业务。”
此外,巨头们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吃下这么多资源能不能完全的消化,能不能完全把它整合。“巨头这一块,我们也不能完完全全就说现在的竞争已经停止了,而对创业者来说更是如此。有意思的是,对于旅游这个行业,O2O、共享经济甚至是像线路打包服务这些,很可能到最后还是会同时存在多家平台、多家服务商,因为可能针对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夏西唯补充道。
还有哪些创业机会?
对于在线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创业接力投资副总监陈韵认为,在线旅游仍有非常大的空间和井喷的需求;需要更好的体验,更智能、便捷的出行;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明显,行业整合趋势明朗;创造价值的模式、产品、工具将胜出。
“不管是在线旅游创业,还是投资,都要抓住一条主线,即不管做的是什么产品或新模式,都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价值,才能满足用户新的需求,持续的胜出。”陈韵说。
至于接下来一年的创业机会,夏西唯判断,未来出境游、路线和攻略、社交等细分领域,都会出现更多的创业公司,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这个行业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所谓的格局已定或者所谓的赢家,现在还没到能够下定论的时候。接下来一年可能会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的黄金时间。”
而中路资本投资经理石骏指出,在垂直细分领域、目的地的执行层面,新的旅游形式、行中消费市场等方向,在线旅游创业都有不错的机会。“如果你是垂直细分领域比较专业优秀的人士,之前一直在这里面耕耘,忽然发现这几年这一领域的增长非常快速,可能达到每年50%、100% 甚至200% 的增长,这时候你创业是具有先发优势的,以后即使不能成为大的上市公司,也有被收购的价值。做目的地的供应商资源整合,并推出好的产品,成为供应商,也有不错的机会。此外,除了跟团游、自助游、定制旅行之外,会不会还有第四种旅游方式?行中消费的市场、B2B 的项目也都可以去探索。”
2015 年,在线旅游领域涌现出了大量创业团队,投资也非常活跃。不过,虽然目前资本市场很看好在线旅游,但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IT 桔子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 年的旅游市场,A 轮之前(含A 轮)的早期投资占到84%,而拿到B 轮融资的公司则只有6%,这意味着十几家同行竞争,才能有一家冲到B 轮以后的资本环节。
作为资本方,陈韵表示,创业接力对旅游行业的投资,倾向于寻找具有非常强执行力的初创团队,同时希望团队拥有深厚行业资源的积累沉淀,能够洞悉市场变化,最后才是看得到初步验证的创新型模式。
“看了很多团队,我们认为最强的执行能力,是保证这个项目能够开始做的基础。当然,还需要有一个非常深厚的行业资源积累和沉淀。初步验证的创新的模式,其实是一个加分项,因为这需要结合好的团队、好的资源沉淀,才能获得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