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企业IM炼成记
提到国内的IM(Instant Messenger,即时通讯)类软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雄霸市场10余年的QQ。不过,在QQ独霸的这篇市场上,也有不少软件异军突起,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imo云办公室(以下简称imo)就是其中的一员。与QQ面向个人的娱乐属性不同,imo走了一条面向企业的完全不同的道路。经过数年的发展,imo在中国的企业即时通讯和云办公运营商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出发:走一条企业IM的新路
“上帝创造了人类世界,人类精英创造互联网世界”——imo CEO乔月猛先生在2012年受邀赴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演讲时这样说道。
早在1999年,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乔月猛被互联网深深吸引,投入了互联网行业之中。几年职场沉淀,2003年乔月猛加入上海电信,并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提出了中国电信集团三大战略业务之一的“商务领航”的前身 “理想商务”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业务。在实施商务领航项目的过程中,乔月猛与客户接触时发现,QQ和MSN等个人聊天软件在企业办公环境中被广泛使用,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搭载的休闲娱乐内容却让企业不胜其扰。
然而,当时互联网的发展远未成熟,面对“个人和娱乐”为主流的互联网浪潮,企业市场少人问津。 “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很多企业禁用QQ,让员工用MSN,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MSN的娱乐功能比QQ少。”这一发现让乔月猛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不是能做一个专为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运营平台?
这样的想法随着时间逐渐成熟并越发强烈。2006年4月,乔月猛离开电信,他要打造一个企业领域的“腾讯QQ”。
2B(即To Business,面向企业)与2C(即to Customer,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不太一样,中国创业公司中做2B的很少,也很艰难,为什么还是要选择这个领域进行创业?据乔月猛自己透露,这不仅是出于企业即时通讯领域市场空缺的考虑,更重要的原因他在过去工作中看到大量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但却苦于资金和人才的匮乏。当时,有统计称中国中小企业五年存活率只有5%,他便立志让更多的企业可以在信息化大潮中减少运作成本,创业企业的生存率。
当时,企业即时通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就在这样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乔月猛和他的团队在一片质疑和不解中,尊崇心中的理想愿景创立了imo。
成长:有苦也有乐的孵化期
乔月猛的雄心很大,在他的预想中,他的团队将致力于为600万上网企业,2.2亿办公人群服务。
为了实现这个庞大的理想,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乔月猛就开始轮番“游说”,并成功获得了政府和行业权威机构的大力支持。2006年10月,imo平台开始研发,次年3月公司在上海成立。
起初,imo团队只有6、7人,办公地点选在上海杨浦区创智天地园区。当时,大家都是年轻人,都憧憬自由而有梦想的未来,他们每天紧张而忙碌地加紧imo原型的研发,坐久了就站着开会讨论……。每周五,团队所有成员会在下午提前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一次彻底放松,为下一次突破技术攻关积蓄能量。
这样有个性的公司渐渐吸引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但也让一些现实主义者望而却步。团队草创初期,曾经有一个应聘者到了公司门口,只因公司环境不够豪华,连楼都没有上转头就走。
幸运的是,优秀的团队往往具有共性,诸如理想高度统一,成员间高度信任与默契,富有魅力的领导力,力求务实……。团队的逐渐成熟让imo的成长没有偏离方向,并开始渐渐发力、加速。
研发:偏执狂们的四年磨一剑
2007年12月,imo推出1.0平台。2008年11月,imo推出3.0平台,其中整合了企业级应用服务,并进入公测试运营阶段。2010年5月,imo推出4.0平台,开始面向全国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到了2010年12月,imo将超大规模企业级即时通讯互联网平台正式运营的媒体发布会搬到了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四年多的研发,数千万的投入,imo超大规模企业级即时通讯平台终于揭开了红盖头。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花费4年时间做一件有巨大风险的事,团队也在这其间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腾讯QQ经历十年,已经将大容量即时通讯技术和用户体验建立到了很高的标准,而imo必须在达到这个标准,甚至超越这个标准,才能够赢得广大企业用户的喜爱,才能够让他们乐于使用imo。”回首往事,乔月猛不禁如此感叹。
“imo一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巨大的社会效应和商业潜力”,imo团队对产品品质有种“偏执狂”式的追求:“如果说传统厂商提供的EIM套装软件是可以居住的‘平房’,只能容纳一家企业使用和入住。那么imo就是‘摩天大楼’,不仅是高技术含量的超高层建筑,而且是‘全装全配’。”
入局:身逢其时
四年时间悄悄流过,国内不断传出呼吁政府加强信息化管理,企业轻量办公的讨论,imo团队刚好在这股大潮中加入了市场这局大棋。大批企业选择了imo作为公司的即时通讯工具,顺利解决了企业沟通的基本需求。
面对以苹果为首的智能移动终端逐渐主流化的趋势,imo团队一直坚持并做到了,不管用户的电脑是使用Windows系统,还是Mac系统,不管用户的手机是苹果还是安卓,imo都能在上面自如运行,让用户不错失任何消息,随时随地沟通、时刻掌握企业运营。
但imo并没有停下脚步。
在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中,imo团队发现大部分企业早已习惯花大价钱购买收费的信息系统软件上,这种传统思维为企业运营平添了巨大负担。为此,imo团队提出“微成本信息化”理论,打造企业信息化“轻模式”,致力于引导企业用户由购买套装软件向使用云计算服务转变。在这种背景下,2012年8月imo5.0的发布,再次受到企业市场的高度关注。
这次产品的升级,标志imo开始向平台化发展:imo整合了各种办公应用,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网上办公平台,建构“精装修”的“虚拟CBD”;而imo本身,正在营造具有土壤般功能的商业生态环境,就像苹果的APP商店一样。在这种平台优势下,imo能够为企业压缩成本,同时提升服务质量。
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技术实力,让imo在企业市场广受欢迎,并受到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肯定。
2010年12月, imo发起“中国企业微成本信息化联盟”,与工信部、上海市经信委、南通市人民政府、业界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媒体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加速普及中国企业信息化。
2011年11月,imo创始人乔月猛先生荣获上海市IT领域的最高奖项“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二十强。
2012年10月,imo荣获“2012中国年度微创新企业100强”。
2013年8月,上海市政府联合imo发起“企业腾云计划”促进上海市3万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未来:不断突破、迈向云端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 imo凭借优质的用户体验、丰富的办公功能和先进的商业模式在市场份额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品牌,成为了行业内当之无愧的领军品牌,市场占有率稳居市场第一。
面对成绩,团队成员显得不骄不躁,面对竞争,团队成员无惧无畏。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到语音巨头科大讯飞,从政府组织到优质成长企业,到处都有imo的身影。
在谈到imo的未来时,乔月猛表示:“互联网是一个超大平台,具有非常强的聚集性,云计算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办公沟通体验,所以imo把大量的企业聚集起来,架构到云上,把实体办公室搬到虚拟的网络,构建更高级别的生态系统。”
imo所要做的是瞄准企业市场,通过云办公室和云商务社区聚集全国企业,实现组织身份注册、实名即时沟通和商务办公、交流,成为最大的“网络写字楼开发和运营商”。在互联网的浩瀚空间中,开辟出一个崭新广阔的疆域打造全球最大的网上CBD,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大效益”的管理和经营。
结语
释迦牟尼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imo从企业即时通讯向云端办公不断突破,既是顺应互联网的大趋势之举,也在实战中不断锤炼自己团队,让每个独立的个体彼此沟通、彼此联系、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从而紧紧凝聚在一起,为自己的理想和互联网的未来奏响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