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巨亏为何依然能“流血上市”且受资本市场欢迎
美国网约车两大公司Uber和Lyft都要上市了。2019年在Uber美国网约车市场的占有率60%多,不过曾经Uber的市场占有率是近80%的,最近这两年因为Uber内部企业文化被指存在性别歧视,公司创始人卡兰尼克与董事会之间存在矛盾,更换CEO等一系列问题,被Lyft趁机抢夺了不少市场份额,2018年Lyft在美网约车市场占有率达到39%。
显然Uber的市场占有率呈现下滑趋势,同样其收益也如此,尽管Uber估值在760亿美元到1200亿美元之间,但Uber同样是一家亏损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
那么为何亏损如此严重的一家公司,依然能“流血上市”,且受资本市场欢迎呢?
据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关注IPO的金融教授杰伊·特里统计,2018年有81%的美国公司在上市前一年没有盈利,如果只算科技领域上市公司的话,这个比例还将上升到84%。这个数据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上一次出现如此高比例的亏损企业上市,发生在1999年和2000年,所有了解创业历史的人应该能记得,那两年发生了什么——互联网泡沫破裂。也就是说更多的亏损企业都上市了,不差这一家!
另外,如今在科技公司中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非科技类公司都在试图将自己“伪装”成科技公司上市,因为科技公司的成长性高,也容易获得更高的估值。
看上去如今资本市场的表现,有点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发生时的情况,不过也有人指出了其中的不同,比如18年前的许多公司都只是一个概念,甚至一个行业里没有一家公司能盈利,就可以上市了。但如今的许多公司要比它们的前辈们更加成熟,很多公司如果放弃一些增长目标上的投入,可能当下就能盈利。
上一个周期中倒闭的典型公司,如食品杂货快递公司Webvan,如果放在今天来上市,也很可能是一家发展不错的公司,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出生在了错误的时间周期里。这一点倒是让CEO来信君想起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就是那家曾经在中关村竖起“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广告牌的公司,这家公司曾经被称为一家“我们知道2000年后怎么赚钱,但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做”的企业,它也确实有些生不逢时。
所以,还是回归到那个最初的问题上来,为什么如今巨额亏损的Uber和Lyft依然可以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因为它们生在了一个资本更成熟的时代,它们如今的亏损被看做是开拓市场的必要投入,而当互联网出行行业更加成熟,人们更加依赖于公共交通时,就会是Uber和Lyft这样的公司赚钱的时候。
无论你是否投资,风险都在那里
当然,这里也需要提一句这种长期投资的风险所在,因为很多创业公司甚至在上市后,依然存在发展风险,或者说,当资本市场比以往更成熟时,也会催生估值过高的“独角兽公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