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欢迎来聚合网WIRSS 一起看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洋奶粉市场乱象:涨价还出质量问题

洋奶粉市场乱象:涨价还出质量问题

时间:2012-08-14    

  近期,多美滋、美赞臣、惠氏等多个洋奶粉品牌再度提价引起人们关注,部分奶粉一年内四次涨价更是备受争议。面对频曝质量问题的国产奶粉,许多父母渐渐形成“只买贵的”、“越贵质量越有保障”的消费心理,洋奶粉也凭借自己的洋身份俘获家长们的心。

  然而,洋奶粉真的百分百可靠吗?近日,颇受国内消费者青睐的日本明治、森永等4款奶粉被查出碘含量不足,可影响婴儿脑部发育,这无疑为消费者敲响警钟。此外,洋奶粉质量问题频出、频繁涨价、国内外价差好几倍等现象突出,国内消费者在大量购买洋奶粉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多花那十几倍的钱,真的能买来放心吗?

  为此,中新网生活频道特地盘点洋奶粉市场乱象,为家长们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广大消费者擦亮双眼,理智消费。

  1.洋奶粉质量问题频出,高价未能买来放心

  据国际金融报13日报道,近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简称“香港食环署”)发布,包括明治、和光堂、森永3个品牌的4款日本婴儿配方奶粉中验出碘含量较低,香港食环署呼吁家长停止让婴儿饮用。此前,日本婴儿奶粉品牌和光堂、森永奶粉因碘含量偏低登上黑榜。

  为此,明治奶粉第一时间向媒体通报,中国内地销售的明治奶粉产自澳大利亚,且涉事的奶粉在内地没有销售。明治在中国香港并没有设置办事处,所以大部分在香港销售的明治奶粉可能是本限定在日本销售,未通过官方渠道进入香港的,属于经销商行为。而和光堂、森永两家公司也对外声明称,各国对于奶粉碘含量的标准存在差异,公司产品在日本当地食用没有问题。而且奶粉碘含量符合日本国内的要求,因为日本规定食品中不可添加碘。为此,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是在中国销售,就要符合中国的标准。”

  此前,香港方面通报,6个进口奶粉的碘含量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明治和森永。然而,没过几天,香港食环署再次披露4款含碘量过低的日本婴儿奶粉,分别是明治HP无乳糖配方奶粉(0-36个月,850克)、和光堂细仔奶粉(0-9个月,13克×10条)、森永细仔奶粉(0-12个月,13克×10条)、森永罐装缩氨酸低敏奶粉(0-12个月,820克).

  香港食环署还发现,当根据奶粉罐上标明建议的喂奶量喂哺婴儿,即使将饮用水内的碘含量计算在内,单纯以该产品喂哺婴儿,其碘摄入量依然少于世卫组织建议摄入量(即每日每公斤体重15微克)的1/3.

  该中心还强调,过低的碘摄入量有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如果婴儿甲状腺功能显著受损,不排除婴儿脑部发育可能受影响。

  据了解,目前,香港食环署已呼吁停止出售涉事产品的全部批次,森永、和光堂的经销商也已在中国香港停售和召回产品。不过,由于临近港澳,珠三角的消费者仍有可能通过网购、代购等其他渠道买到涉事产品。

  为此,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并不是洋奶粉,且高价格、高质量就一定能保证宝宝健康成长,只有合适自身情况、符合中国标准的奶粉才是最好的。”

  “很多进口品牌如多美滋、美赞臣等,都在中国设有生产产地,他们在生产奶粉时都是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来进行的。洋奶粉如果要合法合规地进入到中国,那么原产地生产也必须考虑到中国的标准,应该对其中的含碘量进行一定的调整。”王丁棉说。

  尽管当前尚未发现上述涉事奶粉流入到中国内地,但是业界担心,不排除通过网购、代购流入内地。由于目前网络代购奶粉缺乏监管,消费者对此风险认识不足。对此,专家建议消费者要走正规渠道购买奶粉,谨慎选择。

  2.换包装也提价,洋奶粉乱涨价理由牵强

  据成都晚报8月13日报道,最近雀巢、美赞臣等多种洋奶粉掀起新一轮的涨价潮,涨幅10%—15%,相当于每罐涨价30元左右。

  据公开资料,成都晚报记者统计发现,去年洋奶粉先后有6次涨价,今年以来已有4次涨价。

  多轮涨风刮过后,目前超市洋奶粉零售价多数为两三百元一罐,部分甚至“奔5”——记者在家乐福超市看到合生元奶粉一罐卖至486元。

  “娃娃的‘口粮’越来越贵啊。”面对涨风劲刮,妈妈黄女士最为恼火。她说,去年6月,惠氏金装爱儿乐1段奶粉零售价卖225元,现在已涨至275元,一年间涨价50元。黄女士叹息说,去年成都CPI同比上涨5.4%,奶粉一年间涨幅超过20%,已是成都当地物价平均涨幅的4倍左右。

  面对国内售价竟是生产国当地卖价的三倍,洋奶粉“成本上升、配方调整”等涨价理由显得十分苍白无力,甚至有媒体曝出,某些洋品牌只是换下包装,就开始提价,令消费者不满。

  洋奶粉屡屡提价,涨价理由无外乎四种:成本论、配方说、关税论以及更换包装说。消费者不禁要问,这些提价理由能不能站住脚?

  成本论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显示,洋奶粉奶源价格连续下行。国际大包奶粉原料价格,从2011年七八月的3.9万元/吨开始回落,2012年一季度基本稳定在3.05万元-3.1万元/吨。

  乳业专家王丁棉分析说:“奶业原料价格近期相对稳定,生产成本并不会涨太多。尽管销售和人工成本可能会略涨,但如果以此作为终端商品涨价的理由很牵强。”

  配方说

  若奶源成本并非主因,那涨价的真正“推手”是新配方吗?据业内人士介绍,洋奶粉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这些相对奶粉本身而言其实微不足道。以微调配方为名加价,不靠谱。

  关税论

  也有企业以奶粉进口关税问题为涨价托辞。但实质上今年年初关税回调,并不存在新负担。

  包装说

  在洋奶粉涨价的四大理由中,仅剩下了“更换包装说”。记者查看新旧包装,除了盒子颜色深浅有所不同,产品外包装区别并不大,而其配方的表述仅有几处发生了细微改变。销售人员表示,尽管换了新包装,配方并没有改变,奶粉口感也完全相同。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指出,洋奶粉“想涨就涨”的“底气”其实源于其对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掌控。目前国内八成的高端奶粉市场被外资品牌占领,国产奶粉近年来份额相对萎缩。

  让一些中国消费者担忧的是,一方面是洋奶粉的屡次涨价,另一方面是近期频频曝光的质量问题。若高价不等于高质,那被骗受害的还是消费者。事实上,洋奶粉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质表现并非“铁板一块”。一些洋品牌曾被消费者投诉“有虫”。产品污染被召回、含有福尔马林或微量放射性铯等问题,也都不时出现。

  近年来,由于国产奶粉质量问题频发,客观上助推了我国奶粉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依赖。专家指出,洋奶粉厂商和销售方也恰恰抓住了这种心理。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陈三有等指出,要想改写洋品牌受宠、国产品牌备受冷落的局面,中国的乳制品企业自身应潜下心来重建消费者信心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向国人证明自己产品的品质。

Copyright © 2009-2016 WIR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聚合网 版权所有 合作:400-608-1096
关键词:聚合网 | 微聚合 | 新闻聚合网 | 中国聚合网 | 热点聚合 | 热点新闻聚合 | 聚合在线
WIRSS.COM:京ICP备13010780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