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机构不过是托儿所 负起早教责任的是父母
早教, 对于许多“80后”父母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与老一辈父母不同,在他们看来,这是孩子的必修课,和小学、中学一样重要。但是在许昌,不少“80后”父母对早教并不是很了解。至于早教班,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寄放孩子的托儿所罢了。
早教,教什么
到今年9月份,苗苗就要满7个月了。这几天,苗苗妈一直在问同一小区其他宝宝的父母,有没有想过让孩子去上早教班。
对于她的这一想法,那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觉得很不可思议:“孩子这么小,自己带着多好,干吗要送去遭罪。”
不过,这改变不了苗苗妈的想法,她还是寻思着找个早教机构试听一下。
什么是早教?早教教什么?是不是把小学教育提前进行呢?是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或者才艺的超前训练呢?对这些,苗苗妈不懂,关于早教的一切不是源自网络,就是来自周围其他父母的口中。
带着苗苗妈的疑问,8月13日下午,记者以一个半岁孩子母亲的身份,咨询了位于市区文峰广场附近的一家早教机构。
从该早教机构记者了解到,早教其实就是对宝宝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行为能力的全面培养,目的在于帮助孩子尽早发现自己,解放自己,激发其无限的潜能和智慧。至于早教教什么,不同的早教中心授课内容也不同。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针对宝宝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而定,而且亲子班和托班之间也有差异。其中,亲子班主要有大动作训练、精细动作训练、语言训练、社会交往训练、感官训练、音乐训练、生活训练、空间认知训练等,为的是促进孩子身体、情感、意志、人格、精神等五大方面健康成长。”该早教机构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在许昌,亲子班一周只有很少的几节课,且需要父母陪同孩子一起游戏、互动,父母需要对孩子在早教机构的安全负责。托班则与幼儿园类似,父母只需早晚接送,其课程设置也是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学前生活,顺利过渡到幼儿园教育。
早教机构不过是“托儿所”
“要不是孩子奶奶身体不好,孩子爸爸和我都得上班孩子没人看,我也舍不得让孩子这么小就去上托班。”说起这些,贝贝妈很是无奈。8月6日,贝贝妈把刚刚一岁7个多月的贝贝送到了市区一家早教机构,上了全日制托班,每天8时之前送到早教中心,17时接回。
其实,苗苗妈之所以这么早就考虑给孩子报早教班,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没人带。“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带,孩子爸爸要上班,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有生意要做,很少有人帮我。给孩子报个班,我就能稍微歇歇,带孩子真是件累人的活儿。”
记者在市区几家早教机构采访时了解到,带孩子来上早教班的大部分家长并不指望孩子能学到什么知识,他们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找个能暂时寄放孩子的场所;二是为孩子寻求一种社交环境,希望孩子能够开开心心地有个地方玩儿。
“家里就一个孩子,没同龄人陪他玩儿,我们只有带他来早教中心跟其他的小朋友玩儿。”家长荣先生说。荣先生的儿子今年虽然只有两岁半,但算起来已有差不多一年的“学龄”。由于家里人都忙着做生意,平常只有妻子一人在家带孩子,忙起来只能把孩子带到店里。
在他们眼中,早教机构不过是个托儿所,不过,这“托儿所”的价格不便宜。位于市区文峰广场附近的那家早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所收孩子至少要报两期,也就是24周,每周两节课,打过折后2000多元。“贝贝上的托班一个月950元,一次交半年是850元,听说9月份还要涨价。”贝贝妈说。
负起早教责任的“老师”是父母
相对于苗苗妈、贝贝妈和荣先生,在许昌,更多的家长还是选择在家里自己教育孩子,除了费用关系,关键是对早教机构资质不放心。
“与幼儿园不同,早教机构不用在教育部门备案。”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0岁至3岁儿童的教育,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没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可以说是处于监管“真空”状态,教育部门并不负责早教机构的审批、登记,商业化的早教机构多是通过工商部门注册成立。早教机构的教师,也并非像幼儿园教师那样受过专业教育,并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其门槛往往较低。
“宝宝的早教,并一定要在早教机构完成,更多的时候,成长需要父母的爱、父母的关心。”同样身为一名幼儿的家长,该工作人员建议,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应担负起孩子早教的责任。除了通过对孩子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的有效刺激,促进其大脑神经元的加速连接外,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有规划地引导孩子通过各种动作类游戏、竞赛类游戏、操作性游戏,或者活动、实地观察和体验等方式,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生活管理能力。
在此,记者也提醒广大家长,多花一点儿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成长,不仅是责任,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