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品匮乏并非无药可解?
全国政协19日上午举行“儿童用药问题”专题研讨会,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儿童占总人口20%以上,但儿童药品紧缺。目前,国内市场90%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部分特殊药品甚至供应短缺。对此,全国政协建议,政府对必要的儿童药品实行补贴政策,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机制。
我国有着庞大的儿童群体,儿童药品也绝非没有市场。以广州市儿童医院做例子来计算,2007年医院药房每个月零售价在400万左右,那么一年的销售量为14.6亿;而该院每日就诊量在3000人左右,也就是说每个患儿每次看病都要花44元多,而全国有3亿儿童,市场潜力有多么大毋庸置疑。但为何长期以来儿童药品种类缺乏,儿童剂型药品短缺呢?根源还是研发成本所致。
一种专门适用于儿童的新药,从项目确定到研发,往往不是一家药企能承担得起的。我国儿童药物的研发只能说刚刚起步,2004年才开放了儿童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的审批,全国目前有29家医疗单位有资格做儿童药物试验——具体到各个儿科专业,还非常少。以呼吸系统药物为例,眼下只有上海、沈阳、无锡、温州等6地的一些医疗机构参与试验,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种类繁多,药品更新和淘汰速度又过快。研发者和生产企业有可能投入巨大,却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正是儿童药品长期缺乏的最主要原因。
药企做为市场主体,往往是赢利为目的,以规避风险为经营方式,在研制研发儿童用药品上靠企业的自觉是靠不住的。政府方面又不可能有大量精力完全主导儿童用药品的研制和生产,最终这种责任还是需要生产企业来承担。这就需要通过一个科学合理的政策性激励举措,来调动药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在儿童用药品的研发环节,政府方面有必要明确规定相关政策补贴,在企业自主研制研发成功的儿童用药品,经临床检验可以推向市场之后,对于药品生产企业予以税收方面的减免,以及给予开发创新药物的公司和企业一个延长的知识产权保护期。据资料显示,英国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制药商开发儿童药,如减免由监管机构收取的手续费,免费提供专家咨询等,以保证儿童用药品的研发速度和市场供给,这都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