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怪象:缘何成为大人的迷你版?
时间:2012-10-05
全国政协近日举行了“儿童用药问题”专题研讨会。会上透露的信息表明,目前我国儿童占总人口20%以上,但儿童药品紧缺。目前,在市场现有的3500多个制剂品种中,供儿童使用的仅60种,所占比例仅为1.52%。国内市场90%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部分特殊药品甚至供应短缺。
在很多药品说明书上,我们都能看到“儿童酌减”之类的提示。但“酌减”多少算“酌”对了?我们不知道,医生也未必清楚。最常见的做法,是大人喝八片、儿童四片,大人整片、儿童掰半。
但是这样打对折的喝法,就准确吗?这思路不过是把孩子想像成大人的“迷你版”。既然身高体重成比例地缩小了,用药量也自然成比例地减少了。
但是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群体,单以“类型”分,就分为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儿童等几大类,而成人就一个单一的“成人型”而已。这几大类不同的儿童,他们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水平差异很大,严格说来,儿童用药都得分出层次来。
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怪的现象,即:儿童用药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近三亿的需求人口,想想这个市场的庞大就感到眩晕;但同时市场供给却存在巨大空白,好像药厂们商量好了,大家都不赚这笔钱似的。
这样的经济怪现象告诉我们,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总之可以说明,完全靠市场的力量,有时也不行。有关部门对行业的引导和支持,有关政策对行业的鼓励和保护,必不可少且要加强。因为关系着儿童的健康,必须得高度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