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欢迎来聚合网WIRSS 一起看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王建:“仁义哥”见证社会向善的渴望

王建:“仁义哥”见证社会向善的渴望

时间:2012-11-19    

  ■ 视点

  很多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未必总能按正确的原则做事,王冬的可贵,正在于坚持了“表里如一”的做人原则。

  成都崇州一位老人被电瓶车撞伤后,却多次宽容大度地让肇事小伙离去;小伙“赖着”不走,坚持将老人送到医院。不料,老人在数个小时后因颅内出血昏迷,生命危在旦夕。贫寒小伙四处举债筹集医疗费,感动了伤者家属和众多网友,称小伙为“仁义哥”,很多人还为此给他们捐款。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这名叫王冬的小伙说:“我是一个肇事者,理应不该得到大家这么多的关心。”确实,自己撞伤了人,把伤者送去医院治疗,本是分内之事,何以竟赢得如此多的赞美和援助?

  一来,从报道的细节来看,在事发现场没有路灯没有监控,而且被撞老人一直说“没多大的事”让其走人,在这样的情境下,王冬仍然坚持送老人去医院检查,而且主动在输液室睡一晚以便随时照料,即便是知道巨额医疗费相对自己经济条件堪称“天价”时,也没有退缩的想法。很多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未必总能按正确的原则做事,王冬的可贵,正在于坚持了“表里如一”的做人原则。

  二来,这个故事中出现的所有人,都展现出良善的一面。老人无辜被撞,却三番五次劝说小伙子走人;老人的子女虽然气恼父亲被撞,但看着王冬的“仁义”,也不忍向他追责。老人的儿子甚至说,“现在我已把王冬当成了半个亲弟弟。”这种“好人遇见好人”的画面,实在温润人心。社会如同一个个咬合的齿轮,当每一个人都以良善的面目出现,那全体齿轮会运转更顺畅、和谐。

  近年来,小悦悦事件,以及一些老人跌倒无人扶的新闻,曾让很多人对社会道德滑坡生发绝望之感,而和绝望相伴随的,是对弥合似乎出现裂缝的道德共识的渴望。这或许也是“仁义哥”赢得这么多赞誉的社会心理背景。

  做好事会不会被诬陷、承担应尽之责是不是太“傻”?很多人在面临选择时内心的纠结,有个人的软弱和逃避,也有对社会或他人缺失信任。“仁义哥”的故事,或者说好人遇见好人的故事,给人最大的启示是——环境没有那么糟,善举仍会有善报。

  □王建(职员)

(原标题:“仁义哥”见证社会向善的渴望)

Copyright © 2009-2016 WIR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聚合网 版权所有 合作:400-608-1096
关键词:聚合网 | 微聚合 | 新闻聚合网 | 中国聚合网 | 热点聚合 | 热点新闻聚合 | 聚合在线
WIRSS.COM:京ICP备13010780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