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欢迎来聚合网WIRSS 一起看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吃蟹何必阳澄湖:上海周边吃蟹好去处

吃蟹何必阳澄湖:上海周边吃蟹好去处

时间:2012-11-13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吃蟹何必阳澄湖

  户口簿

  姓名:太湖蟹

  户籍所在地:吴江市七都镇

  成长环境:一类空气、二类水质

  体貌特征:青背白肚,金爪黄毛

  家庭背景:禅林境地 精致小镇

  蟹市行情:250克左右的约180~200元/对,200克左右的约120元/对。

  七都太湖蟹有底气叫板阳澄湖

  是不是有点“怀才不遇”?

  太湖蟹的主产区就在七都,这儿坐拥23公里太湖岸线,空气清新,水质清冽,素有“一级空气、二类水质”的美名。也正因此,七都的太湖蟹总想叫板阳澄湖。“太湖蟹无论从品质到体重,都不亚于真正的阳澄湖蟹,只是知道的人少。”七都人每提到大闸蟹总觉得怀才不遇。“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能有多少,大家都心知肚明,市面上横行的多为从别处采购,放进阳澄湖里浸泡三五天汏浴蟹啊!”

  素吃水草 荤吃螺蛳

  七都蟹敢与阳澄湖蟹比拼,最自信的便是它的成长环境。除了一类的空气,二类的水质,它的地理位置也很独特,地处东太湖的东茭嘴口,与洞庭东山隔岸相望,其水深浅适宜,风平浪静,水流湍急,最适合蟹居。而坚硬湖床与隐约可见的湖底白泥,则提供了软硬适中的“运动场地”。湖底遍布的茂盛水草对蟹的成长更是至关重要!

  有经验的蟹农不但享受着太湖自然的馈赠,还会自己给螃蟹们加餐。将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水草投放湖中,既可提供养料、净化水质、为蟹保暖,还能给它提供藏身之所。要知道蟹的一生要蜕20多次壳。刚脱壳的蟹,抵抗力可是相当弱,非常容易被不讲情面的同门兄弟当下午茶吃了。而有了水草,它就可以暂时躲避,待壳硬后出来活动。

  除了水草,太湖蟹也吃荤菜。当地人会在蟹池里投放河蟹最喜欢吃的天然饵料螺蛳,每亩投放量在300至500公斤。

  买蟹 很方便很实惠

  从外表来看,太湖蟹和阳澄湖蟹没有太大的区别,都符合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标准审美。无怪乎,常有小贩拿了太湖蟹冒充阳澄湖蟹,这可委屈死了七都人。本来质量无差,就因为名头不响,价格差一截,还被拉去做了替罪羊。如果不计较名头的话,太湖蟹根本就是性价比更高啊,而且买起来相当方便。

  七都有个国家级太湖水产品交易中心,离上海也就2个小时。除了买蟹,还能顺道捎上各种太湖湖鲜,比如上海人很爱“太湖三白”,还有其他杂粮、禽肉、果蔬、茶叶等等农副产品。自己带不走,还能通过快速物流寄回家。实在留恋的,就住上一晚。这个水产品交易中心与印象中的农贸市场很不一样,配套了餐饮、旅馆、物流中心及大型停车场等等设施。

  亦吃亦游走出过费孝通留下了南怀瑾

  因为南怀瑾先生的离世,七都作为太湖东岸的禅林境地和精致小镇,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早在1998年,南怀瑾第一次来七都时,曾站在太湖边上,看着一片远山近水,笑道:“将来,到这里来骑着小驴子读书修行,一定非常好玩”。几年后,他果然到了这里,并创建太湖大学堂。学堂几幢楼布局疏朗,白墙青瓦,禅堂、图书馆、膳堂、教学楼等,以一条走廊连接,宁静大气。南怀瑾先生在生命的最后6年中,除了一些外出授课,他基本都在太湖大学堂里度过,或授课,或静修。

  除了南怀瑾,吴江还走出了社会学家费孝通,他笔下的七都江村首次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农村的窗口,使得这个太湖边的小村庄,成为了闻名中外的社会学圣地,也是复旦大学、南京( 酒店 )大学等名校的社会调研基地。而他对江村的研究就收藏在当地的纪念馆里。那片粉墙黛瓦式的亭台楼阁,便是费孝通江村纪念馆。2200平方米的展馆里,展示费老26次造访江村的足迹及其社会调研成果。如果你对乡土中国感兴趣,不妨追随着大师的脚步,探探《江村经济》、甚至《重访江村》、《三访江村》……

  在这片有着五六千年人类历史的土地上,还能觅到隐读、溇港这样的古村落,踏上东庙桥、洪恩桥这样的古桥,甚至能听到闻所未闻的“木偶昆曲”。

  溱湖簖蟹一生剽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溱湖簖蟹一生剽悍

  户口簿

  姓名:溱湖簖蟹

  户籍所在地:江苏姜堰市

  成长环境:大江大湖

  体貌特征:膘肥体壮,蟹黄流油

  家庭背景:国家级湿地公园

  蟹市行情:250克左右的约120元/对,四两左右的约75元/对

  出生即漂泊

  溱湖簖蟹自古与阳澄湖大闸蟹齐名,有“南闸北簖”之称。与阳澄湖这样的大家闺秀不同,野生的簖蟹有着剽悍的一生。

  每年二三月份春暖花开,长江入海口的蟹苗陆续孵化出世,刚一出生,它便开始漂泊,先是溯江而上,进入内河,终于寻找到了水质清纯、气候温和、草食丰沛、野生鱼虾众多的溱湖,度过它疯长的青春期。

  久经考验的运动健将

  待到中秋前后,成年的簖蟹又开始了远游,这次是为了回到老家——长江入海口“成家”、“生子”。虽然一生运动不止,但最后一关却最考验体力。当地人会把一种名叫“簖”的竹制捕蟹工具设在湖中。翻得过高高的竹簖,得以落入簖外竹篓里的,才够得上簖蟹的名号。竹篓里可没有老弱病残,全是久经考验的运动健将。

  蟹、蟹黄、蟹黄油

  坚持运动的簖蟹自然各个膘肥体壮,活力四射。吃在嘴里鲜中带甜。不过,最精华的还属雌蟹的蟹黄,红中带金,鲜中带香。

  当地人有用它做蟹黄包的,也有把蟹黄融入农家散养猪的五花肉里,做成蟹黄狮子头的。而将蟹黄的鲜美发挥到极致的则是熬蟹黄油。将簖蟹的蟹黄精心剔出,用纯猪板油放在柴火大灶上慢火熬制,熬成的金色蟹黄油堪称调料中的极品。从此,无论是做汤面小笼馄饨,还是青菜豆腐年糕,只要加上一点蟹黄油,立刻化平凡为神奇。所以,吃货们可得吃不了兜着走,囤上几瓶在家中,一年四季都可尝鲜了。

  亦吃亦游湿地公园荡舟云海温泉泡澡

  簖蟹的眼光很好,选中的成长地溱湖是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5A风景区。每年能吸引近10万只候鸟呢。在秋风起的日子里,吃过蟹黄包,游过湖,可以再去暖个身。在溱湖畔,有无数温泉可泡。怕冷的去泡室内云海温泉,被360°巨型玻璃穹顶罩着,温暖如春。露天温泉池则散布在花草丛中,任你穿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杯酒人生(微博)

  湖州“小太”蟹 最早的养殖蟹

  <b>户口簿</b>   湖州“小太”蟹 最早的养殖蟹

  户口簿

  姓名:“小太”蟹

  户籍所在地:湖州太湖上游

  成长环境:池塘圈养

  体貌特征:强壮、凶猛、安全

  家庭背景:本是农家崽

  蟹市行情:200克左右的约157元/对,150克左右的约64元/对

  圈养也凶猛

  在太湖的上游,黄浦江的源头,生活着一群湖州蟹,原本低调的它们因为一集《舌尖上的中国》,迅速蹿红,被亲切地称为“小太”。小太的祖先也曾是闯荡江湖的蟹将,但随着生态的变化,野生蟹越来越少,慢慢地定居在了湖州。

  虽然被圈养起来,但聪明的湖州人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养殖技术,模拟小太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说,河蟹的人工养殖技术就起源于湖州,目前仍处于领先水平。“小太”们算是第一批人工养殖出来的河蟹了。

  它们住在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水浅底硬的水晶宫里,吃着渔民们投放的水草、螺蛳、玉米、杂鱼,荤素搭配,个个喂得黄满膏肥。别以为它们娇气,池里还特意混养了青虾和鲫鱼与之抢食,把它们的好斗野性激发出来。

  团购、抢购 花头经十足

  相对湖泊,池塘环境条件更可控,所以,池养的河蟹也被控制成了“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标准模样,再加上经常要接受不定期的抽样监督,安全性上有保障。至今在浙江省例行抽查和国家农业部飞行抽查中合格率达到100%。

  虽说没有七都那样的交易中心,但湖州蟹却做起了电子商务,加入了时兴的团购市场。据说通过QQ团购线上渠道发放了总量一亿的现金红包,此外,还发起了1万只大闸蟹(包邮)免费送的活动,用户只需要在活动期间登录QQ团购活动页面,即可参加抢蟹活动!

  亦吃亦游十里银杏满眼金黄

  湖州最出名的莫过于卧虎藏龙的拍摄地藏龙百瀑了。美则美矣,但为名气所累,游客太多。其实,它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长兴八都岕,吃蟹的日子里,正好可赏“十里银杏林”,满眼的金黄,秋风一扫,全在脚下,踏上去嗦嗦响,都是秋意。还有那小资情调浓郁的莫干山,既保存着原生态的农家,也有一小撮土得掉渣的农家乐和洋味十足的洋家乐。在这儿看的不是大山大水的豪迈,而是稻田、乡道与炊烟,适合吃着野味,吹着山风,悠闲品人生。

  非典型河蟹

  淀山湖蟹

  淀山湖蟹可算是离上海最近的河蟹了。

  淀山湖蟹看起来没有其他人家的气势汹汹,个头不算大,加上产量又很小,很容易就被食客们所忽略。可真正寻鲜的吃货哪里舍得放弃呢。淀山湖的蟹虽说没那么符合大众审美,但鲜的程度却给人惊喜,完全是别一番风味。就像个性美女,五官不那么标致,却总令人难忘。

  这里的人吃蟹也花头老多,铁板烤蟹、蟹粉山药、蟹肉丸子、腊肉菌菇蒸蟹,把蟹都当做道菜来做了,且做出了不同的美味。

  亦吃亦游 既然到了青浦,文可逛朱家角古镇、武可去帆船俱乐部扬帆。

  桐庐铁蟹

  啥叫铁蟹,就是那壳坚硬如铁,据说富春江边的窄溪村,蟹农们将指甲盖大小的野生铁壳蟹苗放养在池塘中,抽取富春江活水灌入蟹塘。长大成才的铁壳蟹,个个生猛无比,健壮到蟹肉都要爆到蟹壳外(当地人说最好第一场霜冻后再去吃)。

  吃铁蟹的过程也比较有趣。找一家池边的农家乐,主人会备好钓具和小鱼小虾诱饵。让客人自己钓蟹、捉蟹,乐趣无穷。被你相中的蟹,虽然百般挣扎,最后总还是难逃一劫,走上上笼屉被蒸的命运。

  亦吃亦游 桐庐本来就是著名旅游目的地,这里的天目溪漂流,富春江小三峡、东汉古迹严子陵钓台,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都值得一游。

  兴化红膏蟹亮点就在那团膏

  <b>户口簿</b>  兴化红膏蟹亮点就在那团膏

  户口簿

  姓名:红膏蟹

  户籍所在地:江苏兴化市

  成长环境:稻田散养

  体貌特征:蟹膏似火,蟹黄如金

  家庭背景:水上森林

  蟹情市行 :250克左右的约120元/对,200克左右的约75元/对

  水稻田里快乐成长

  苏北里下河腹部的兴化,也是养蟹的宝地。作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市,水质未曾被污染,连稻田都不施半点农药。所以,这里的红膏蟹是不需放入蟹塘“圈养”的,撒在稻田里就能散养。

  水稻田可给这些河蟹提供了一个游乐场,既能下水吃到里面的螺蛳、小虾,吃饱了还能爬到田埂上来晒晒太阳。这样特别的生长环境让红膏蟹们在清朝就登上了贡品宝座,也可谓螃蟹中的贵族了。

  先品蟹膏 再尝蟹肉

  红膏蟹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膏”。还未掰开蟹壳,就能隐约看到里面的红膏,就连腹脐上方的圆点都透着红。若是雄蟹,那真是膏红似火。雌蟹则是蟹黄如金,还汪着一包黄中带红的蟹油呢。吃起来别一口吸了,着实浪费,得卷了舌头在嘴里慢慢地品,品完了蟹膏,再尝蟹肉,鲜中带甜,可谓完满,再多一点调料都是多余。

  亦吃亦游十万水杉成群野鸭

  兴化的蟹长在稻田里,森林却长在水上。10万棵水杉和池杉从蜿蜒的河道里“拔水而起”,引来十多万只各种鸟儿来此同居。有成群野鸭在空中翱翔,偶尔还会走出的几只丹顶鹤。水上森林就像一座鸟城,木筏小心地在水上森林里漂流着,听着此起彼伏的鸟声,是不是有点像爱丽丝梦游仙境呢?

  长江螃蟹十足野小子

  <b>户口簿</b>   长江螃蟹十足野小子

  户口簿

  姓名:野生长江螃蟹

  户籍所在地:江苏扬中

  成长环境:浩荡长江

  体貌特征:腿长肉紧 野性十足

  家庭背景:长江第二大岛 天然渔场

  蟹市行情:250克左右的约300元/对,100克左右的约20元/对

  长江里生长江里长

  人家可是在长江里游大的,见过大浪淘沙的市面,不像湖里的那些井底之蛙们只知道云淡风轻地谈谈情说说爱,俺们是十足的野小子,会打架也会翻墙。扬中拥有120多公里的江岸线,江面宽阔,水流平缓,饵料丰富,盛产江蟹。现在扬中江蟹分两种,一种是没有纳入户口的纯野生,另一种是利用长江滩涂资源,引进长江活水,实现生态养殖。

  留下来的都是精品

  由于一直在运动,因此长江蟹的腿要比湖蟹长,肉质更有弹性。长江蟹原则上讲都是野生的,每年10月成熟,顺江而下,到长江口交配产卵,幼蟹初春洄游而上,慢慢长大,自己捕食,躲避天敌,所以生存下来的都是精品,没办法,要活下来,竞争实在是激烈啊!

  扬中人在立秋之前不吃蟹,只有到了菊花凋零,西风一起,蟹脚发痒,各家饭店才拿出各种江蟹的菜单。江蟹为啥比湖蟹好吃?首先,扬中长江蟹都是在长江原水里养殖的,有足够的江鲜味!其二,扬中四面环江,螃蟹们天天能吃到丰富的小鱼,吃得好,自己就长得好咯!

  天然渔场盛产江鲜

  扬中位于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中下游,境内河港纵横交错,水产资源非常丰富,被视为“天然渔场”,自古就是优质鱼类、尤其是野生江鱼活动的地带,盛产150多种水产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江三鲜”——河豚、鲥鱼、刀鱼,加上扬中世代相传的烹饪秘技,令无数中外食客流连忘返。

  亦吃亦游江中之岛江鲜宝地

  扬中是长江下游第二大岛、全国生态示范市、水上花园城市。它背依长江,北与扬州、泰州、南通隔江相望,南和镇江、南京、常州带水相连。扬中市内有一座国土公园,是国内第一家以土地立意命名的公园,集休闲、娱乐、江鲜品尝、养殖观赏和国土教育为一体。去扬中吃蟹,也可以很方便的到达扬州、镇江等地游玩。

Copyright © 2009-2016 WIR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聚合网 版权所有 合作:400-608-1096
关键词:聚合网 | 微聚合 | 新闻聚合网 | 中国聚合网 | 热点聚合 | 热点新闻聚合 | 聚合在线
WIRSS.COM:京ICP备13010780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