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欢迎来聚合网WIRSS 一起看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创新战场搏杀升级 券商基金开启混业竞争时代

创新战场搏杀升级 券商基金开启混业竞争时代

时间:2012-11-01    

  记者 郭素

  两年前券商资管“单飞”时,并未在公募基金行业激起太多涟漪。但随着创新不断发力及制度的松绑,券商资管大肆在创新领域跑马圈地,不断冲击公募基金版图。

  比如,双方围绕保证金市场、短期理财产品市场、分级产品市场已经展开争夺;而下一个战场,将是新政开闸后双方均可涉足的类信托的创新业务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资管新政与基金专户新政几乎同步开闸,券商资管已申报基于商业物业的租赁资产专项计划抢跑,掩藏不住其大力发展类信托业务的决心。而公募基金行业也在厉兵秣马,只待政策细则的最后落地。

  数据显示,相对于2011年底,2012年年中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幅约为13%,而券商资管规模增幅达到了惊人的70%。一个是资产管理领域的资深元老,一个是野心勃勃的后起之秀,围绕“创新”的贴身肉搏已经展开,混业经营与竞争的时代即将开启。⊙记者 郭素 ○编辑 于勇

  创新产品齐亮相 一场保证金争夺战已拉开

  目前全国保证金市场的资金总量高达7000亿。盯上这块蛋糕的不只有公募基金。在公募基金货币型保证金理财产品跃跃欲试时,券商资管也摩拳擦掌,相关针对保证金市场的产品已先行。一场保证金争夺战已经开始

  “创新”已然成为今年公募基金的关键词。继此前短期理财产品的爆发之后,9月份,4只带有创新概念的货币基金上报再次引发了基金行业的一波创新浪潮。

  据悉,这4只带有创新概念的货币市场基金包括:汇添富收益快线货币基金、华夏保证金理财货币基金、银华交易型货币基金(ETF)和华宝兴业交易型货币基金。有意思的是,市场对此类货币基金的欢呼与躁动的原因,不仅在于其“T+0”的突破,更在于其或能够盘活沉睡的“千亿”保证金市场资金。

  “此次货基创新点在于申赎或交易模式上,其实4家公司上报的创新型货币基金在本质上较为一致,直接目标都是剑指保证金市场。”一位市场人士评述道。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此类创新货币基金可以凭便捷的交易和高过活期数倍的收益吸引“沉睡”在股票账户的保证金,目前全国保证金市场的资金总量高达7000亿,闲置于股票账户只能享受到0.5%的活期存款利息。

  但值得注意是,保证金市场这块蛋糕并不是只有公募基金一个分羹者。在公募基金货币型保证金理财产品试图“搅局”之时,券商资管相关针对保证金市场的产品已经先行。

  如,信达证券去年的创新产品“现金宝”是最早针对保证金管理的券商理财产品。该产品通过存款组合方式以取得相对较高收益。据了解,现金宝自去年11月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两次分红,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2.86%和3.9%;目前其产品规模已逾20亿元。

  首例的示范作用也刺激了其他券商的踊跃尝试。在国泰君安资管网站上,“国泰君安现金管家——让您的资金躺着也能挣钱”标语十分醒目,这只今年6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直指保证金市场,其每天收盘后可以自动抓取客户保证金,并可以于第二天开盘前归还;签约该产品的客户,预期可获得超过活期利率5倍左右的收益。

  “保证金争夺战已经开始,竞争局面十分紧迫。”国信证券某分析师表示,从产品特点来看,基金与券商产品各有优劣,交易型货币基金在交易灵活性、透明度上相对更有优势,而券商资管产品则投资标的上更加灵活,且大额申赎的问题相对较少。目前来看,国内多家大型券商已经开始推广保证金管理产品,并且已经有券商正研究在投资标的中加入债券等产品,公募的交易型货基产品面临十分紧迫的竞争局面。

  事实上,在创新产品市场,券商资管对公募形成直接竞争的还不止于此。就在今年公募大肆瓜分短期理财产品市场的同时,券商资管也意图在这方面分羹。

  申银万国[微博]资管率先杀入超短期理财产品市场。10月份,“灵通快利14天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结束募集,四个工作日内募资超过2亿元,而申万也趁热打铁的于10月26日发行了第二期的14天理财计划,并将发行上限大幅提升至10亿元。而值得注意的是,申万“灵通快利”也是首只允许在发行阶段公布预期收益率的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其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4.2%。

  “在公募基金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取得巨大成功之际,券商资管的杀入将对现有的短期理财产品市场格局形成一定冲击,尤其是在券商资管产品有约定收益率的情况下。”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表示。

  分级产品成新宠 券商“70%”增速追赶

  从产品线看,目前除了没有公募的ETF、保本型产品外,券商集合理财已基本齐备了公募基金管理的其他产品。而从增量上看,2012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幅为13%,而券商资管规模增幅达到了惊人的70%

  创新产品的竞争远没有停止,分羹的欲望与速度出乎很多人想象。

  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在创新产品方面的同台竞争已经拉开大幕,而下一个,或许轮到了对分级产品市场的抢夺。

  此前,由于政策限制券商资管不得发行分级结构产品。但随着今年政策放开,券商的分级产品或将很快面世。9月27日,即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召开新政专题研讨会的当提,国泰君安已经上报了一款“君得金债券分级”专项理财产品,待政策落地后,其产品推出将水到渠成。

  这是券商资管首批申报分级类资产管理产品,无疑打开了资管在分级模式创新产品领域的大门,也打响了与公募分级产品同台竞争的第一枪。

  “目前,除了分级债基A类份额外,其余公募分级基金及B类份额购买起点均为5万元,这与大部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处于同一水平。在分级产品领域,公募或要面临客户保卫战。”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随着券商资管各种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其大有追赶分羹之势。目前,在与公募产品线的比较中,除了没有公募的ETF、保本型产品外,券商集合理财已基本齐备了公募基金管理的其他产品。

  数据显示,2012年年中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2.4万亿元,而券商资管仅为4802亿元。但如果从增量上看,2012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幅为13%,而券商资管规模增幅达到了惊人的70%。

  “13%”VS“70%”, 券商资管的蓬勃发展与公募行业近几年低潮期的对比,一眼即知。“一个是野心勃勃的后起之秀,一个是正处在瓶颈期的行业元老,二者的竞争已经展开,后续赛事如何将拭目以待。”一位市场评论人士如是表示。

  有意思的是,就公募基金方面的反应看,不少人士认为在创新产品方面券商资管和公募基金仍有一定差距。

  “券商资管一些创新产品虽然外表看似轰轰烈烈,但对公募创新产品的杀伤力不会太大。根源在于其一个是“场外创新”,一个是基于交易所的“场内创新”,两条不同的道路决定了其产品品种、规模、监管等多种模式不同。”某资深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一次基金业内人士的交流会上,不少人都持这种态度。

  他进一步指出,总体来看目前券商资管与公募仍保持一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基金提供相对收益品种,而券商提供绝对收益产品,以及通道产品。“在公募基金2万多亿元的规模中,权益类产品可以占据1万多亿;而在券商资管的规模构成中,通道产品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权益类产品占比肯定远远低于公募。”

  也有人保持了一份警惕。面对券商在创新产品上的大力追赶势头,尤其是政策松绑之后,或多或少都会给公募基金造成一定冲击。“券商的快速发展对公募发展会有冲击,目前最直接的表现是,资管产品数量极多,运作方式灵活,在销售渠道方面又占据天然优势,肯定会抢占公募基金的客户资源。”深圳某资深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新业务大比拼 券商抢跑 基金也有“两把刷子”

  随着公募专户和资管政策的各自放开,二者在创新业务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一场贴身较量一触即发。其中,部分券商资管在专项理财计划方面的创新已经大举推进;而在“投融资平台”构想方面,公募基金专户与券商资管相当一致

  值得注意是,一场更加激烈的大比拼即将来临。随着公募专户和资管政策的各自放开,二者在创新业务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一场贴身较量一触即发。

  8月,券商资管迎来了全面松绑。其中投资范围扩大成为此次修订的最大亮点,新政规定,主要面向中小客户的“大集合”,投资范围增加中期票据 、保证收益及保本浮动收益的商业银行理财计划;面向中高端客户的“小集合”,允许其投资商品期货、利率远期、利率互换、信托计划等,大小集合均可参与融资融券、正回购交易;而“一对一”定向资产管理,在法规允许的投资范围之内,允许券商与客户自愿协商投资范围。

  “如此一来,券商定向理财几乎已经是无所不能,从理论上说券商定向理财可以涉足PE、矿产、房地产、艺术品等所有领域的投资,而在此之前,定向投资范围被局限在证券市场。”一位资管人士指出。

  而事实上,部分券商资管在专项理财计划方面的创新已经大举推进。9月19日,中信证券(11.20,0.31,2.85%)上报一款名为“民生租赁”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于9月26日前得到了证监会受理审批;同为中信证券上报的“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亦已获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目前正处于审查阶段。

  据悉,对于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监管部门已经初步锁定了五类资产池目标,包括,水电气资产,路桥收费和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市政工程特别是在回款期的BT项目资产,商业物业的租赁资产,企业大型设备租赁、具有大额应收账款的企业、金融资产租赁资产等。

  “券商资管政策放开后,券商资管新的突破方向可能是成为资本中介,大力发展类信托产品。”一位评论人士指出,新规出台后,券商资管可以通过产品的创新设计,为企业开辟除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以外的新型融资渠道,成为重要的直接融资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融资平台”构想方面,公募基金专户与券商资管相当一致。也就是说,在未来全新的业务领域,二者依然会存在竞争。

  根据《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规定,基金公司可通过设立子公司开展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其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可以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和其他财产权利以及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办法取消了单个专户投资单只股票不超过专户净值20%的限制,以及单个证券不超过10%限制。目前该规定只等待细则的最后落地。

  “新政放开后,基金公司可以通过成立专户子公司,致力于打造直接投融资平台。” 德邦基金总经理易强此前表示,公募传统业务只能做二级市场,但专户业务范围拓宽后,基金可以做PE、债权及收益权等产品,以前只有信托公司能做的现在基金也能做。在这方面基金发展空间巨大,也将进一步加快基金公司向全能型的财富管理机构转型。

  目前,对于专户子公司及新业务,不少大的基金公司兴趣浓厚,诸如嘉实、南方等公司都在积极筹备;而部分次新基金公司和小型公司也纷纷寄望于专户突围,把此项业务列为发展重点。

  而面对券商的抢跑竞争,一位基金人士直言不讳的表示,公募基金面对的对手不容小觑,券商资管比公募更加灵活,而且有自己的渠道体系。不过,意欲分羹创新业务市场的公司都有两把刷子,或者是有实力的大公司,战略明晰实力雄厚;或者是具有银行股东背景的公司,在与银行合作中具备先天优势;再如德邦等具有实业股东背景的公司,股东方涉及上下游产业链较长,具有丰富的融资需求和项目资源优势。

  “我觉得在传统领域券商可能一辈子干不过基金,不过在创新业务领域券商反而存在较大的优势,目前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券商极有可能领跑。”一位券商资管的人士表示,他进一步指出,券商拥有完整的体系,有自己的投行、经纪业务等,可以实现体系内的资源贡献。

  而在日前券商资管创新发展专题会上,宏源证券(18.66,0.61,3.38%)研究所所长董晨表示,资管业务新规给券商资管留出了较充足的发展空间,未来可能形成银行、基金、券商资管在财富管理领域三分天下的大格局。

  “在我看来,券商资管与基金公司最终都会向全能型的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并形成混业经营与竞争的状态。”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则如是表示。

  人才争夺战加剧 基金面临被“挖角”

  与公募基金这几年的停滞不前相比,券商资管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加上政策相对宽松,机制相对灵活,更容易凸显出人才的力量,这对于投资人才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未来几年,优质人才向券商资管流动的速度会加快

  全方位的竞争时代,公募基金赖以发展的核心资源——优质人才,也面临被券商资管挖角的窘境。

  原中海基金投资总监李延刚,原信诚基金股票投资副总监张峰,原农银汇理基金投资总监栾杰……一个个优秀基金经理出走的案例顺手拈来,而他们都一致选择了同一去向,券商资管。

  根据海通证券(9.18,0.28,3.15%)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5月,共有13位任职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转投券商资管,担任9家券商资管旗下共计3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尤其是在2010年,原南方基金的三位基金经理苏彦祝、付罗龙、万晓西集体加盟第一创业,令第一创业团队实力大增。

  对此,某基金公司投资经理表示,近几年基金行业持续亏损,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能力遭到质疑,而排名机制进一步给基金经理造成压力,对基金经理的各种曝光也让人心生疲惫,相比之下,券商资管的环境会相对轻松一些。

  “更重要的是,与公募基金这几年的停滞不前相比,券商资管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加上政策相对宽松,机制相对灵活,更容易凸显出人才的力量,这对于投资人才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该人士进一步指出,“未来几年,优质人才向券商资管流动的速度会加快,这显然会加速券商资管的发展速度,对基金业也将形成更大的挑战。”

  在大佬们转身加盟的同时,公募小兵们也按捺不住对券商资管的向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双方新政的实施及新业务的开闸,双方未来的人才争夺战或许更加激烈。以类信托业务为例,面对以前这块未曾涉足的新领地,公募人才储备并不充分。而据了解,部分基金公司的构想是“挖”,更甚者“端”——直接将某个信托团队全部移植过来。而券商资管也不会拱手相让,双方势必上演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Copyright © 2009-2016 WIR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聚合网 版权所有 合作:400-608-1096
关键词:聚合网 | 微聚合 | 新闻聚合网 | 中国聚合网 | 热点聚合 | 热点新闻聚合 | 聚合在线
WIRSS.COM:京ICP备13010780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