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欢迎来聚合网WIRSS 一起看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刚性需求一说

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刚性需求一说

时间:2012-07-07  新浪博客  徐益文

徐益文:明辨 “刚性需求”,以免贻害无穷

多年来,谈房论市,每每听到“刚性需求”的说法,我就觉得别扭。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上至学者名流,下到黎民百姓都这么说,实在荒唐,甚至有点可笑。

也许有人要说,怎么啦?这有问题吗?当然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平日里就这个话题我没少与人理论,有些人似懂非懂,多数人觉得概念性的东西没必要较真,显得漠不关心。我不这么认为,概念不清,难免认识不明,终至判断失误,行为失当,误入歧途,不可小觑。

在我看来,房地产市场严格地讲不存在“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这一说,只有“有效需求”和“无效需求” 之分,以及“改善性需求”、“投机性需求”和“纯投资性需求”之别。

这里需要额外说明一下,之所以叫“纯投资性需求”,是因为自住同样离不开投资属性,也是投资性需求,只不过不是以投资为直接目的“纯投资性需求”而已,准确地说是“消费”连带“投资”的双重需求,前者是显性的,直接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间接的。因为房地产商品天然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属性,无论是否自住,都抹煞不了“投资”的存在。消费和投资是房地产商品的双重基因,与生俱来,无法割裂。

还有,其实“投机性需求”也是不存在的,因为投机性需求实质还是“投资性需求”,只不过是“短线投资性需求”而已。“投机”是中国特色、中文特色的概念,据说西方国家是不存在我们所理解的“投机”概念的,国际市场“对冲基金”的投资基本上就是我们眼里的投机,但它却是最高明、最有技术含量的投资,比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做的就是世界公认的高超的投资。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还有“投机倒把”一说,甚至还有“投机倒把罪”。所以“投机”这个词在中国一直是带着贬义的,至今尚未得到彻底的平反昭雪。

上述额外两个问题,也是业内外人士和社会大众长期没闹明白的,在此点到为止,不予详述,以免累赘。

话题收回来,房地产是不动产,是具有明确金融属性的资产、财产,如果说需求,对谁不是刚性需求?经济学意义上的财产只有三种:动产、不动产和知识产权。房产的消费是货币资产(动产)向不动产(房产)的转换,而不是货币资产的消失。房产本质上与货币资产无异,我们不要因为它穿上了不动产的“马甲”就认不出来了。说白了,房产就和货币一样,和金银珠宝一样,对谁都是刚性需求,不存在弹性需求。难道会有人和货币过不去?不想要?可要可不要?或者不想多要。房子,对于所有人都是只要能够有,那就一定要的,除非是死人,不然就是大笨蛋、大傻冒,或者不食人间烟火的异族另类。

想想看,既然对谁都是刚性需求,那还是我们听到、看到的所谓的“刚性需求”吗?恰恰相反,大家常说的“刚性需求”无一例外指的是部分人的需求。如所谓的“婚房”需求、“分家”需求等。所谓“刚性需求”只能是指“绝对需求”,而“部分人的需求”则是“相对需求”,如果说“部分人的需求”是刚性需求,那岂不等于说相对需求是绝对需求了吗?自相矛盾,不言自明,着实荒谬。

到这里,逻辑上的矛盾已经分析清楚了,接下来我们再从事实上谈谈看。

中国房地产市场今后的市场需求总体上都只能是改善性需求。这不仅因为我们的住房自有率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美国的住房自有率68%,法国、荷兰和英国的住房自有率分别是55%、50%和70%,中国估计不下80%),我们更应该分清“有住房”和“有房住”的本质差别。

“有房住”是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必须尽可能予以满足,这是住房使用权在民生问题上的必要保障。但“有住房”则是人的资产权益,是财产权,不是人人都能够享有的。这就是许多年前任志强和卢铿等人说的“房子是给富人修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买不起房可以租,市场价租不起可以申请公租房,保障性住房就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而产生的。可以租却非要买,放着政府福利不去享受,“有房住”不满足而非要“有住房”才舒服,还美其名曰“刚性需求”,试问这是真正的刚性需求吗?那改善性需求不也是刚性需求了吗?难道由租房到买房不是“改善”吗?这又是一个事实上的矛盾,再次反证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刚性需求”。

只有一种情况,可说是特殊的“刚性需求”,那就是针对“天当房地当床”睡在大街上的人。这类人还有吗?社会上有,那是乞丐,是流浪汉,市场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试问,我们那些口口声声说“刚需”的人,指的是乞丐和流浪汉吗?如果我们非要说这类人的“刚性需求”,那也不属于商品房,只能是保障房,非要针对商品房说的话,那也只能是不折不扣的无效需求。

看来,即便谈到如此极端的地步,我们也还是找不出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在哪里?

我这么分析也许人们听起来会觉得很不顺耳,甚至很不顺心,要冒火。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不能捏着鼻子哄嘴巴。只有看清“刚性需求”的庐山真面目,我们才能走出长期以来对房地产市场行情判断的认识误区,有百利而无一害。比如当前甚嚣尘上的楼市回暖言论,其主要市场依据都是从所谓的“刚性需求”上得来的。概念都是错的,判断和推理还能正确吗?

中国房地产市场舆论领域的概念不清,思想混乱,早已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类似“刚性需求”这样的常识性概念,在我们那些名人名嘴的头脑里从来就没搞懂过,业内外人士一概如此,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亦步亦趋跟着犯傻。

“刚性需求”的误识误解误读,可谓是全民无意识,全国犯糊涂,不可思议,贻害无穷。

 

Copyright © 2009-2016 WIR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聚合网 版权所有 合作:400-608-1096
关键词:聚合网 | 微聚合 | 新闻聚合网 | 中国聚合网 | 热点聚合 | 热点新闻聚合 | 聚合在线
WIRSS.COM:京ICP备13010780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