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宋绣助聋哑木匠致富“梦”
“玉花婶,又来给俺凤楼哥相媳妇儿嘞?这是第三回了吧?”相思宋绣公司绣工王慧萍,看见同事李凤楼的母亲领着人来公司,笑呵呵地问。
“不是,不是,这才是第二回呢。”70多岁的王玉花边说边抿着嘴笑。
封丘县耿村村民李凤楼现年54岁,虽然聋哑,但在相思宋绣公司就业后,年务工收入就近两万元,重新燃起了他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李凤楼是个不幸的人,这辈子过得不容易。
8岁时,一场大病让他变成了聋哑儿童,为了给他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后还负债累累。因为聋哑,李凤楼只上了两年小学便辍学回家。十多岁起,李凤楼跟随村里的老木匠学习木工,虽然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但他聪明能干,没几年便学成出师了。
有了手艺的李凤楼非常勤奋,自己在家里做些桌椅板凳去镇上赶集售卖,慢慢地手头上有了些积蓄。25岁那年,经远房亲戚介绍与一位姑娘成亲,婚后育有一儿一女,日子过得还比较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厄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李凤楼身上:2000年,爱人因为一次意外去世;2010年父亲因病瘫痪,2018年去世;母亲上了年纪,患上了慢性病,常年需要服药......
这些磨难,李凤楼都磕磕绊绊扛了过来,可近年来家具市场受工厂化的影响,让他被迫失业了,做出来的桌椅板凳即使价格低、质量好也卖不出去。没了收入,没了媳妇儿,还要照顾老母亲和年幼的孩子,让原来逢人就爱笑的李凤楼一下子蔫儿了,没了主意。
2016年县里开展精准扶贫,李凤楼因为残疾和家庭状况,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6月,县里大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一大批就业基地建在了群众的家门口。河南相思宋绣艺术品有限公司落户到了耿村,因为急需一位木工制作各种框架,失业多年的李凤楼被请去,干起了老本行。
重拾木工手艺的李凤楼干得驾轻就熟,心情也舒畅起来,在村里逢人就伸出大拇指比划。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公司仅仅干了半年多,他就挣了一万多块钱。“哟,都来瞅瞅,凤楼又开始咧着嘴笑了,腰杆儿比原来直里多!”村里人看到半年来李凤楼的变化,惊喜一片。
“李凤楼既聪明又勤快,就是眼光太高。这不听说他在公司上班挣到钱了,村里人都给他说两回媒了,他楞是相不中人家。他每天都是第一个来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早上到公司后,先打扫卫生再上岗。前些天,厂里进了一批玻璃,准备装框用,可没人会用玻璃刀。李凤楼着急地比划后,见没人能懂,就捡起木片,指着玻璃刀在地上写到:这个我会。然后,拿起玻璃刀就划拉起来……”公司负责人田晗这样说李凤楼。
再就业后的李凤楼生活有了保障,母亲看病吃药能报销一多半,孩子也外出打工挣钱了,日子越过越好,李凤楼也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不,就连上门说媒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前几天,李凤楼用手机给公司负责人田晗发了个信息,想用公司几个框条。田晗当即同意,再三沟通后才知道,李凤楼要用框条做一个非常精致的相框,李凤楼费了好大劲才表达清楚用途——当然是放结婚照用的!羞涩、幸福与希望涨红了他的脸。(肖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