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财富:互联网金融的理性践行者
连日来,互联网金融成为2014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这让泰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然财富”)董事长潘宝锋感到无比激动,2014年3月中旬,他在接受《经济》杂志专访时表示,央行高层的密集表态体现了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支持态度。
潘宝锋更是表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共存,行业需要理性思维。而泰然财富正是凭借着一股理性思维给业内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本,并因此而获得2013
年度浙江金融优秀企业。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竞合关系
将2013年定位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一点都不为过。这一年,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迅速崛起。
据《2013年第4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第4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转接交易额规模达到21472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季度增长28.9%。从涉及业务上看,互联网金融业正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渗透,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不足。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完善电子银行和网上商城等平台,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在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推出更加多样便捷的金融服务,带动金融效率的提升和服务成本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业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央行在其最新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以相当篇幅加以介绍,并对其发展持有肯定态度。
对互联网金融的井喷现象,潘宝锋却显得理性十足。
“我不大认同一些媒体‘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等论调,互联网金融无法冲击银行,也谈不上完全颠覆传统金融,只能是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采访中,潘宝锋以“竞合关系”来定位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
实际上,做实业出身的潘宝锋很早就关注到了金融资金在流向实体经济过程中的资金错配现象。浙江省社科院2014年1月中发布的《浙江蓝皮书:2014年浙江发展报告》显示:占全省中小企业98%的制造业中小企业,仅有10%能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80%以上依靠自筹资金或民间借贷。
“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来看,这种发展态势是不健康的。”潘宝锋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小微企业尤其是创业期企业解决融资需求提供了便利。
“互联网金融只是在做银行不愿意做或者是不能做的业务。”泰然的普惠金融理念既简单又有效,满足尽量多的无法从现有融资体系中获取资金的小微企业的需求,这是互联网金融实实在在施行普惠金融的具体表现,也成为了泰然一系列金融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据悉,目前泰然财富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金融实践项目,为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和有理财需求的出借人搭建了一个轻松、便捷、安全、透明的网络互动平台,并最终朝着O2O转型。
大数据是核心本质
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真正核心,在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泰然财富成立多年来,秉承“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的理念,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新金融模式,推动着企业前进。
“现有的央行征信体系无法完全真实体现小微企业的信用现状。”潘宝锋以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情举例:他跟公司一位员工同时申请某银行信用卡,员工获批了,而他被拒,原因是一次几乎被潘宝锋遗忘了的逾期还款。
这显然与两人资产真实状况和信用真实状况不符。那么,互联网金融怎样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征信体系?泰然的做法是:“不看重过去,只关注现在和将来”。为了更好地分析客户成长性,泰然建立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数据分析模型。
“把现有的央行征信系统和包括工商、水电煤在内的其他信用平台的信息集合在一起,依托云计算等大数据处理技术,有效筛选、处理其中所蕴含的海量信息,逐步形成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金融信用体系和数据驱动型金融服务模式,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定价能力,能根本上改变传统金融服务理念和业务方式,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而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也成为了泰然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
潘宝锋深信,未来互联网一定会达到连接一切,人和物完全数据化的境界。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大数据中包含着海量前瞻性、预测性信息,它为金融服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来源。
如在风险控制上,数据的作用会在一定时间后显现——当坏账产生时,比对存储数据与坏账的相关性,再运用到审核当中。这些极具预测价值的前瞻式数据的运用,对金融风险防范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有可能改变传统金融机构依靠抵押、担保锁定风险的被动式服务模式。
用户体验是决胜关键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服务的变革上,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金融互联网化,最关键是要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提供的便捷服务。
对此,泰然财富团队认为,国内金融机构大部分业务针对的是大客户,而大部分中小投资者因为门槛等问题享受不了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互联网金融正是因为能给大部分投资者提供服务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淘宝推出余额宝,还有包括我们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该说效果还不错,也取得了很多用户的青睐。”潘宝锋强调,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依托的应该是用户体验。
所谓用户体验,就是打破往常的惯性思维,原来是先做好产品,再根据用户反馈改善产品功能。而现在的业务流程却是完全颠倒的,流程设计师先去找用户体验,然后再想产品怎么设计。
泰然充分地掌握了该特性并加以应用:一方面加强用户的认知,另一方面提升用户信任感和参与意愿。以此为基础进行服务和体验升级,给用户实实在在的利好创新。
在这一层面上,归根结底的核心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和理解。很多传统的金融机构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不足,并不能非常清晰地认知到广大用户的根本金融诉求为何,哪种金融理财模式和服务是用户愿意尝试体验的。这时,大数据资源的价值,就深刻地体现出来。
未来,泰然希望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运营商,让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对用户定制化的消费场景的创建、账户的创建,有效对接供求双方,从而打造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闭环,让每一个参与者都从中受益。
在市场化的同时加强监管
最近一两年,包括P2P网贷平台为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飞速发展中出现了诸多不规范问题,监管问题被提到了日程上。
一些P2P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虽然监管部门一直在联合调研,但多头监管实际上意味着没人监管。一直无人监管的状态既造成了P2P乱象频出,又让P2P从业者人心惶惶,时刻担忧行业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绕不开的趋势,相关文件首次提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将由人民银行会同有关机构“抓紧进行研究”。对行业来说,政策规范可能来得比业内人士预想得早,将促进行业更快更健康发展。
虽然目前有关监管机构开始调研互联网金融,总体上看,中国对于这个行业的政策监管基本还处于空白,行业缺乏准入门槛和标准,鱼龙混杂情况严重,所以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行业严格自律。
对于行业的未来,潘宝锋坚定看多,但是他同时也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会出现一次大规模“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而且当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国家也会将其纳入到监管体系中。
“最终,一些专业性强、风控做得好的平台将活下来,最终形成经营差异化的‘小而美’企业为主的行业格局。”潘宝锋希望,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能给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要求,但是无论如何监管,“市场化”应该是相关部门所推动和主导的。
“监管部门应该进行政策引导,制定游戏规则,要有风险容忍度,更不应该进行风险兜底。”潘宝锋说,一个高速膨胀的新生行业,只有挤出泡沫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