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互联网金融起底:传统渠道大搬家 创新属性不足
编者按:在互联网金融势头正猛的当下,如何看待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又该如何审视互联网企业以及民间机构的创新之举对于传统金融业的冲击?被贴上互联网金融标签的各类业务又是否形成了新的生产力?种种疑问局内人难解,也困扰着局外人。
争论答案的意义,并非为了否定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以互联网的思维、技术和价值观来改造金融业务体系。
互联网金融无时不搅动着传统金融业的神经。向互联网金融业务靠拢,力求寻找新卖点,当下无一金融机构敢对此松懈。无论是银行大鳄试水网络信贷(P2P)、开立网上银行,还是券商、基金开设网上金融产品超市,都被贴上了互联网金融的标签,但是,多数业务却仅仅是传统业务的网上复制。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众安保险开业时曾提到,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本质差别很大,目前99%以上的金融机构只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提升效率的工具,做的是金融互联网,也因此无法催生应有动力。
银行系P2P
创新属性不足
核心借贷业务不断受到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挑衅,银行显然不会坐视不管。招行就率先落子P2P平台,“小企业e家”目前已完成8笔融资,广发、农行、浦发银行皆闻风跟进。
一波银行系P2P大有来袭之势。“目前银行系P2P做的并非真正的P2P。”国内首个网贷平台拍拍贷首席执行官(CEO)张俊说,在他眼里,银行系P2P便是一类伪互联网金融业务,更似信贷业务的互联网化。
单笔融资金额和准入门槛过高是首要问题。招行P2P目前8笔融资总额1.49亿元,投资门槛1万元,在公开的前6笔已撮合项目中,平均每个投资者投资近70万元,而传统民间P2P皆以50元~100元起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民间P2P形成了错位竞争格局,但也意味着将大部分出资人隔离在外。
此外,一些银行P2P缺少应有的创新。例如,将投融资流程设在线下;对借款端信用审核缺乏创新,依然采用实地尽职调查模式,并非对征信数据加以分析与挖掘;仅对企业客户开放,相当于只给业务往来方的一个增值服务,而非大众借贷平台;利率市场化不够也使银行P2P缺少应有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精神。
“涉足线下与垫付本金,确让P2P有了伪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但这与国内的征信系统不无相关。在美国,每个公民都有记录信用分数的社保账号,网站只需与评级机构合作,就能查看对应的信用状况。在国内,个人消费和金融信用数据库由央行征信局管理,并没有全面放开,P2P公司只能通过线下人工尽职调查的形式自建征信系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杨涛介绍说。
在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看来,国内P2P应该向欧美国家纯粹的信息撮合模式看齐,因面临征信数据困顿,民间P2P难以做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情有可原,但传统银行在掌握大量客户消费数据与信用数据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从数据入手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银行以P2P为契机开展互联网金融,最大意义在于对现有业务做出有效补充,将业务扩展至传统银行业务没有辐射到的个人或小微企业。而将传统业务搬家至网上,无非是线下业务的简单重复,无法实现互联网金融应有之义。
有消息称,阿里金融近期拟涉足P2P,以3500万美元战略投资拍拍贷,公司此后虽明确否认,但不容小觑的是,这类互联网企业一旦涉足此行业,凭借自身庞大的用户交易数据与客户黏性,将提供更具备互联网特色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传统银行业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招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刘小腊近日表态称,招行试水P2P,要向纯粹的线上交易撮合方式发展。在完整披露用户征信数据与内外评级的情况下,让出资方自行承担违约风险。
同样创新属性不足的
小伙伴们
“除了大多数P2P,像网上银行、垂直金融搜索比价引擎等金融信息线上中介、网上金融产品超市等,几乎都是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金融互联网。”张俊直言。
这也得到了建行深圳分行信贷经理李腾飞的认可。“现在各家银行都开设了网上银行,其实就是将存款、借贷、支付、结算、汇转、账户管理、货币互换等手续放在了互联网上,这着实谈不上创新,我们早就开始做了。”李腾飞说。
搜索引擎、比价平台也是金融中介活动的线上化,这也是由其商业模式决定的:贷款者在网站上输入自身贷款金额、还款期限、款项用途、自身收入等信息后,即可得到相应金融机构(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提供的符合条件的贷款方案;贷款者在比对各方案额度、利率、月供、放款时间、放贷成功率等各项指标后,可自主选择方案并一键提交申请,无需去线下物理网点办理。
“这只是省去了贷款者线下比价和申请的时间成本。”杨涛对此评价说。
除了银行和金融服务中介,基金和券商也早已应声“触网”,各类基金、理财产品的网上直销店应运而生。
有趣的是,在11月12日中国资本市场学院举办的互联网金融与资本市场研讨会上,广发基金副总经理肖雯即指出,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渠道搬到网上,基金们面对互联网金融非常不淡定、焦虑、不适应,选择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多数是为了不输人后。
事实上,在基金大佬们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投资人开户、申赎交易、资金支付清算以及后续客户服务等各个业务环节均由基金公司完成,互联网平台仅起到流量导入的作用,并未利用自身数据参与到基金产品的开发。
“这其实就是网上金融超市的概念:将保险、基金、理财产品等在线销售,降低了资金门槛,突破了销售渠道的单一性。”张俊说。
券商“触网”目前也仅限于渠道的简化。据了解,国泰君安、平安、华创、中信、长城5家券商目前均递交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方案, 皆立足于简化开户和支付流程。
其中,长城证券尝试推出理财账户业务方案,与第三方存管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在统一账户业务体系下,增加投顾账户和理财账户体系;平安证券希望按照客户需求、风险偏好和账户功能划分为注册账户、理财账户、资金账户三种类型,设立多层次账户体系。
券商、基金“触网”浅尝辄止有现实的制约,大成基金市场部总经理龚俊涛在互联网金融与资本市场研讨会上谈到,个人投资、储蓄、交易账号之间的数据难以互通,初始数据难以获取,行业受监管严格,法律约束较多,行业思维理念冲突等因素,都是证券与基金行业还不能太大尺度与互联网融合的原因。
这也意味着,当前的合理路径是,首先要建立金融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借由第三方支付实现用户所有金融数据的汇总,在此基础之上逐步优化模型和融合业务逻辑,才能做成真正的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