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盘点:新华保险滑落前三甲

上半年58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盘点
《投资者报》记者薛玉敏
上半年保费规模大战落下帷幕,有人欢喜有人忧。
7月23日,保监会公布了上半年保费收入,经历了两年的低谷,停滞不前的寿险行业开始复苏。2013年上半年保费寿险重新恢复了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8.97%,寿险收入总计6242.5亿元。
在这场复苏之战中,保险巨头新华保险[-2.75% 资金 研报]不敌“宿敌”中国太保[-2.42% 资金 研报],被挤下三甲位子,位居第四。中国人寿[-1.68% 资金 研报]仍然获得保费冠军的位子。前海人寿高速扩张成为增幅最高的公司。而中法人寿保费排名垫底。
六成寿险公司正增长
目前国内有66家寿险公司,正式运营时间满一年的有58家,其中六成实现正增长,其中有6家公司保费规模翻了一番。它们分别是前海人寿、中融人寿、昆仑健康、中邮人寿、新华海航以及华汇人寿,增长的幅度为3306%、727%、186%、127%、123%、117%。
同比增幅冠军前海人寿去年2月才开业,发展迅猛,上半年保费收入达到2.57亿元。但是由于高速扩张,在各地大面积铺设分公司,业绩亏损上亿。不过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寿险公司有7~8年的缓冲期,之后才是盈利。
中融人寿1月份增资1亿元,为铺设更多渠道打下基础。昆仑健康则通过健康险得以突围。中邮人寿通过邮政渠道发展迅速。曾受大连实德牵连的华汇人寿,高管大换血,公司面貌得以改观。
4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呈现“三涨一跌”局面。第一名中国人寿保费高达2025.7亿元,保费同比增长9%,相比去年的低迷明显改观。去年上半年为负增长5%。
第二名是中国平安[-1.60% 资金 研报],保费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14.7%,领先四大寿险公司。第三名中国太保保费562.7亿元,微增1.9%。第四名新华保险保费从去年同期增长10%降至今年的-8%,成为四大寿险公司中唯一负增长的公司。
新华保险滑落前三甲
保险行业前三大巨头的座次向来稳定,但是今年发生了变化,新华保险从前三甲掉队,被太保寿险赶超。
上半年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为513.4亿元,排名第四;而中国太保寿险为562.7亿元,排名第三,领先新华保险49.3亿元。
2010年前,第三名的位子一直由中国太保所占领,2010年,新华保险在汇金入股后保费强势上扬。此后新华保险上市,“探花”的位子更加稳固。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寿险行业重新回复时,新华保险被老对手打下擂台。
而太保的赶超也有自己的措施,太保人寿在前6个月大力推高收益的投资型保险产品,让保费规模得以增长。
中法人寿下滑超六成
中法人寿不仅保费收入排名倒数第一,上半年仅有612万元,而且保费同比降幅也是第一,达到67%。
上半年降幅前十名还有正德人寿、国华[-1.24%]保险、中新大东方[-3.13% 资金 研报]、和谐健康公司、幸福人寿、恒安标准、华夏人寿、安邦人寿、合众人寿,降幅分别为50%、32%、30%、27%、26%、23%、22.7%、20.5%、19.5%。
中法人寿业绩危机早在过去几年就已经出现。2005年12月,由国家邮政局与法国国家人寿合资组建了中法人寿,注册资本2亿元,各持50%股权。成立头几年,中法人寿凭借邮政渠道发展速度较快,2009年达到顶峰,保费收入2.7亿元。
可好景不长,合资股东不和的魔咒降临到中法人寿身上。2009年,中法人寿的中方股东中国邮政集团和200个省(区、市)邮政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中邮人寿。中国邮政集团持有20%的股权,成为中邮人寿的第一大股东。
虽然国家邮政局目前仍然是中法人寿的股东,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邮政渠道基本上都划归到中邮人寿,中法人寿被冷落。中法人寿2010年至2012年保费收入分别为2.2亿元、0.65亿元、0.34亿元,不足高峰期的1/4,去年中法人寿保费收入就名列倒数第一。
而中邮人寿自然一路狂飙。2009年成立当年仅有0.05亿元保费,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186.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排在第8名,同比增幅高达127%。
面对保费下滑的窘况,中法人寿董秘方穆华曾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公司没有公关部,等到想宣传的时候就会联系记者。有消息称,国家邮政局有意撤资,中法人寿正在引进新的投资者。